发愿
明法比丘
善愿可导至今生.来世的善向、善果,发善愿时,内心即刻有和平、温馨之感;发恶愿可导至今生.来世的恶向、恶果,而未伤害人.物时,已即刻伤害自己。
《中部》第六经《愿经》,佛陀说比丘祈愿“为同行者所爱、所敬重”“得衣.食.床.药”“施衣.食.床.药者得大果报”…乃至祈愿克服恐惧、得禅、断结、得神通、解脱,都应守戒、修禅定、修观禅,才能满愿。比丘(或在家众)在正当的基础上,无不可祈求世俗的名声、资具等,但须知善果乃是自己种因之报,而非他力所致。
佛经中也有为一切众生祈求的善愿,特别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如《慈经》说:“无论众生是强的、弱的、长的、粗的、中的、短的、小的、大的、可见的、不可见的、远的、近的、已生的、未生的一切众生,愿他们吉祥平安!…”修慈心观,甚至是佛教徒每日要祈愿念诵的经文。不管是为自己祈求或为他人祈求,却含有无明的成份的“后有爱”,将引生未来的果报。但是对于善愿,佛陀并不反对,甚至鼓励。
佛陀为凡夫时,因发愿行菩萨道及有强大的意欲行持,才致使成佛。传说佛陀出家时发四种愿,即:愿济众生困厄,愿除众生惑障,愿断众生邪见,愿度众生苦轮(《普曜经》卷四)。佛陀所开示的“四神足”就有欲神足。愿或欲,肯定可引发修行的动力,但容易夹带杂染的贪求,需要以舍心(平等心)来净化它,以免引生苦难。
(《嘉义新雨杂志》第34期)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