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各位大德好!
今天难得的机会,我们大家又共聚一堂互相来谈论佛法。今天要研究的是《妙云集》的《般若经讲记》,前段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
这个金刚经,尤其在我们中国受到非常的重视。我想我们过去或多或少都听过《金刚经》,也看过很多《金刚经》的注疏或者是讲义。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以导师的《妙云集》的《般若经讲记》来作为讲义教材呢?因为个人在过去也看了很多《金刚经》的注疏,正如导师在经里面有谈到说:《金刚经》其实是非常难了解的,而在过去的注疏里面,真正能恰当的把握《金刚经》属于《般若》系统这一方面的,他说:“不多”。
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属于《般若部》。大《般若经》有600卷,《金刚经》不过是其中的一卷而已,但是它确是整个《般若经》中间最重要的精华部分,也就是整个《般若》系统的精华所在。我们都知道,还有一个叫《般若心经》的,又是更浓缩更精华的地方。所以我们中国的佛教对《金刚经》很重视,甚至于《金刚经》里面的《般若心经》还作为我们早晚的一个课诵本,其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普遍在寺庙上常常可以看到一本叫《金刚经五十三注》,这个就是我们过去历代大德的各家之言,把他们的精华重点搜集起来,以五十三家的内容把它集成一篇――《金刚经五十三注》,我相信你们看过的人都知道。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如果从整个大乘佛法的一个角度来看《金刚经》时,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金刚经》的重点是在讲什么?在讲“般若”!“般若”的内容是一个“空”字,一个空字是整个的涵盖。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我们大乘佛法有三个系统的理论是不同的,叫做大乘三系,这是以导师的立场来判教分别的。
大乘佛法有三个主要系统,一个是中观系的,一个是唯识系的,一个是真常系的。我们都知道三系的佛法,它都在讲到空,都讲缘起。但是要注意:三个系统的空义和缘起的深义是有差别的,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展现的般若,就是空慧,它的重要性是在哪里?如果用三家不同的体系的内容来解释这个《金刚经》时,它的内容是会有差别,是会有不同的,那么这个严重性就非常大了!
我们都知道:“般若”,我们叫空慧,它的作用是什么?是破无明,断愚痴啊!简单地讲,这个般若就是要让我们破无明而得证入解脱的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如果这个般若的内容是不同的话,是否产生不同的功效呢?因为这个关系到什么?迷与悟以及圣与凡的关键点!如果这个般若的正见是正确的,那么你可以破无明,可以断烦恼,贪瞋痴是可以止息的,可以解脱的。如果这个般若的内容不是那么正确,不是过之就是不及的话,而不是真正中道的话,它的功效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么我们就知道,今天要了解这个般若的空义,如果没有非常正确,很细腻的去抉择的话,在我们一般人听来,“都讲空义么、都讲般若么、都讲缘起么、反正都一样么”。大家就都变成打糊涂仗――名为圆融啊!其实是把所有的东西混在一起,它名为圆融,那是不对的。所以,今天如果对佛法的三系的内容没有相当的清楚,没有相当明白的话,要抉择这个般若空义的正确性是相当困难的。所以这个地方也就是为什么我今天要拿《妙云集》――导师的这个般若经讲记来当为我们现在上课的教材,这个原因也在这里。
为什么?因为导师的论著里面,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点,整个的佛法体系,整个的原始佛法到部派佛法,到初期大乘,到后期大乘中国的整个大乘思想,导师都能够一一而非常细腻地抉择,尤其是大乘三系的细腻处,点点滴滴地都把它剖析得非常的清楚明白,让你能够很明析地看到所谓般若经的思想的真正精华所在哪一点?这个中间是没有一点点含糊,不会过之,也不会不及。所以,由于这样一个因缘,我们才选择了导师的论著,拿来当为我们上课的教材,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上课的课程里面,从内容的分析,我们慢慢可以体会得到,如果我们过去对大乘三系没有相当深入研究的人,是很不容易理清这一点的,我们会觉得:“应该每一家都可以呀,我们要涵融啊,我们要圆融啊”。其实,当你明白大乘三系的分别,内容的细腻处你能分别清楚时,有一些东西你是不能圆融的,就象黑暗与光明是不能圆融的,是一样的道理。甚至有的道理,它的理论基础是相背的,但是我们分不清楚。所以抉择不清,我们要解脱就难了,是这样的重要关系,因此为什么要如此注意这一点的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上这个课的时候,把这个经文的内容一步一步的把它讨论下去时,谈到重点心要处,一一地就可以衬托出来,那个时候我们就明白了:哦!导师的见地,导师的这个注疏啊,真的不是一般人那么容易了解明白的。那时你们就可以看出来了,非常重要啊!
我们今天如果把般若系统的重点,在《金刚经》把它搞清楚(甚至心经),导师的注疏里面涵盖了整个佛法,他都把它融摄在里面。所以虽然只有一本经,我们如果很好地去研究它,很用心地很细腻地去体会它,同样地就在这一本经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佛法的整体,可以看到整个佛法的真面目。所以表面看来,好象只是某某一部经而已,其实它涵盖的层面很宽很广,只要我们用心,好好地去研究它,在这一经里面,我们同样地可以悟道,可以解脱的,这个不是戏论哦!这个是讲真话。所以我讲这一些话的原因是希望大家珍惜,这样的因缘难得,既然来上课,那么就要真正地用心,把心投入,点点滴滴都要去思维,都要去观察,都要慢慢地去体验,也许就在这个因缘中,我们会得到很大的利益。
我们现在来看看经文。翻开《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
这是导师于民国三十一年春天讲于四川法王学院的,离开现在已经五十几年了,导师那时候还年轻,就能讲这样的内容,你们慢慢体会就知道。我们开始讲《悬论》。悬论就是在经文前面先谈一些重点。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界,流行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尤以唐宋来盛极一时的禅宗,与本经结有深厚的因缘。传说:参礼黄梅的六祖慧能,就是听了本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六祖以前,禅宗以《楞伽》印心,此后《金刚经》即代替了《楞伽》。】
这里只是告诉我们,《金刚经》在中国的重要,被重视的程度。最直接的,看过六祖坛经的人都知道,六祖的悟道因缘就是听了《金刚经》里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那么,我们都知道禅宗在达磨祖师来中国的时候,他传的是《楞伽经》,以《楞伽经》印心的。但是到六祖以后呢?就是以《金刚经》来印心的。可见这个《金刚经》影响禅宗之深。也就是从这个地方看出《金刚经》在中国的重要!
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可见它的弘通之盛!本经的弘通,也有它的特殊因缘。中国佛教的特点:一重实行。如台、贤、禅、净各宗,都注意行持,尤重于从定发慧的体悟。二好简易。国人的习性好简,卷帙浩繁的经论,是极难普遍流通的。本经既重般若的悟证,卷帙又不多,恰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能特别的盛行起来!】
我们中国人,看那个麦当劳那么的流行就知道,一进去马上就可以吃的,这样比较快,就是好简易。我们中国人尤其重实践,所以说天台、贤首,或者禅宗、净土各宗都重在行持,都重从定发慧。那么我们都知道,一般人尤其是中国的佛教都重这一点,大部分都修禅定。比如讲,净土宗就要念到一心一乱,这个一心不乱,也是在禅定,那么,禅宗打坐就更免谈了,都是从定入手,以为从定就可以开发智慧,所以这个倾向在我们中国是很普遍的,都是希望从定中而发慧,这是两个重点。
【本经的文义次第,是极为难解的。「修多罗次第所显」如不明全经的文义次第,即不能理解一经的宗趣。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世亲说“法门句义及次第,世间不解离明慧”。】
这个金刚经我们大部分人都读诵过。那我们会发觉一点,它好象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感觉好象每一段没有关联,好象很难理解,然后前面问一次,后面又问一次,好象又是重复,而且问的跟答的又好象差不多,那很多人觉得是不是重复了,是不是写经或是抄经有错误了,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问题在哪里?因为它的次第,你要是看不出来,非常难了解金刚经为什么这样的编排。所以,我们对整体内容这个次第,如果不清楚的话,要理解整个经文内容真正的文趣,就很难把握了,所以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也就是说,金刚经非常难了解它的意义啊!包括圣人要了解它都很难,要进入都很难。世亲说(世亲无著是兄弟):“法门句义及次第,世间不解离明慧。”同样的道理,这个文句非常难了解,它的次第非常难了解,如果我们世间的人不能了解的话,那么要开智慧,就没有办法啦!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实为印度学者所公认!所以我国本经的注疏虽多,大抵流于泛论空谈少有能发见全经脉络而把握得宗要的!关于这,我想多少提供一点意见。
这几句话,是导师的评论,但是都是很实在的。我国本经注疏虽多, 大抵流于泛论空谈,导师谈到这一点是内心很深的体会说,这个不是随便讲的!我们要评论前面的人,当然不是随便就去批评别人,这个有它的道理,将来研究进去,你们就明白了。“关于这个,我想多少提供一点意见”。导师他还蛮客气的,其实导师的见地非常的明确,不然他不敢下这样的评论!那么,这里的重点只是告诉我们:《金刚经》一般没有真正明眼人来讲、来点, 很难了解,次第非常艰深。那么,它的次第过程你都不清楚,你要了解它的内容更难。那么你要体会受用那就更加免谈了。可见要知道这个《金刚经》不容易啊!
般若的定义
一 释经题
再看“释经题”。一般讲经都是从经题开始解释,先解释“金刚”二字。
【一、金刚:本经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试为分离而综合的解说。(先把它分开,然后再把它综合起来解释)。“金刚为世间宝物,即金刚石之类”。(就象我们现在的钻石一样,我们讲金刚钻)。“世间的金刚,属于炭质的化合物,有三种特点:第一、坚常:坚是坚固,即不易破坏;常是不变,即不易转化。第二、明净。明是透明的,能反映各种色彩而闪烁地放光;净,是纯洁的,即使落在污秽的地方,也还是那样的清洁不染。第三、快利:它的力用极强,能破坏一切固体物,而铁石等却不能摧坏它】
这个是说世间的,一般的以宝物来讲,就象我们讲钻石、金刚钻之类的。它有特点,很硬,能割玻璃,一般的东西要去破坏它很难。它又非常明净,不容易被污染,就是把它丢到很污秽的地方,拿起来还是清净的,它不会受污染。它的力用很强,能够割玻璃和破坏一切比较硬的东西,这个是从人间性的宝物来谈,金刚是这样子。但是它后面又讲:
【然金刚实有二类:如(一)金刚宝,如菩萨宝冠所庄严的。(二)世间金刚石之类。”(这有二种,一种是世间的宝;一种是庄严在菩萨戴的帽子(冠)上面)。 “世间的金刚虽不易破坏,其实还是可以坏的。《智论》说,把金刚放在龟壳上,用羊角去锤击,即可以破碎】
其实金刚钻不能被破坏的话,我们现在那个钻石怎么去磨它呢?一个钻石还要磨几十个角,它才会放光,才会漂亮。如果它真是不能坏,应该是连磨都磨不动吧?当然是可以坏的。
【唯有菩萨庄严的金刚宝,才真的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
重要的是在讲人间这个钻石金刚很坚硬之类的,它只是代表而已,表示它很明利,很坚强,还有破坏一切的力量,它只是一种代表而已。而菩萨的金刚宝(智慧)才能破烦恼而不被烦恼所坏。
【二、般若:般若,华言慧。从前,须菩提在般若会上,曾提出四个问题——何者般若,何名般若,般若何用,般若属谁。今天随顺龙树论而略为解说:】
其实今天要讲的重点就在这两个字上面,在这一段里面,已经把我们本经最重要的问题与内容先提示出来。其实在讲经名时,就已经把所有的内容重点都讲完了。所以在释经题时,其实已经把这个经的内容都呈现出来了,所以经题的地方讲解的内容,你听懂了,整个经你就明白了,后面再继续讲经文只是在分析它更细腻的地方而已,重点就在经题上。
般若,我们中国表面的翻译就是“智慧”,但是这个智慧并不是一般的智慧。下面他要分析,什么是般若?所以须菩提在般若会上问佛陀四个问题: (一)何者般若?即什么是般若; (二)何名般若?为什么这个名字叫般若; (三)般若何用?就是般若有什么作用、功用? (四)般若又属于谁?这四个问题就是依这样的次序来解释它。
【(一)、何者般若:佛说的般若,到底是什么?依佛所说的内容而论,略有三种: (1)实相般若:《智论》说:「般若者,即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如经中说的「菩萨应安住般若波罗密」,即指实相而言。 (2)观照般若:观照,即观察的智慧,《智论》说:「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密。」 (3)文字般若。如经中说:「般若当于何求?当于须菩提所说中求」,此即指章句经卷说的。
(1) 实相般若:实相即诸法如实相,不可以‘有\’、‘无\’等去叙述它,也不可以‘彼此\’、‘大小\’等去想象他的。实相是离一切相——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而无可取著的 】
这个实相,也就是一切法的如实相。我们凡夫的心态,在看一切法,跟一切法接触时,最普遍的一个直接反应就是这里所讲的“有啦、无啦”,不然就是“大小啦、好坏啦”,“喜欢不喜欢那”,直接就会有这样的反应出来。导师在这里说:如果是诸法的实相,是没有办法用“有、无啦、大、小啦、彼、此啦,好、坏”这样去想象的。如果是落于这样的想象,那就根本不可能了解诸法的实相,他说真正的实相是离一切相。 “离”的意思是不执著、不粘著、不取的意思,包括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什么是语言相?语言是声音,我们在说话时表达我们心意的语言,那我们就会落在语言的相状中;什么是文字相?其实文字还是语言(语言是文字的显,文字是语言的隐)我们也会在文字上取著。什么叫心缘相?我们心灵起的作用,我们在跟外境触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
【《智论》说:‘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 古德说:「说似一物即不中」】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形容般若象一个大火球一样,什么东西碰到火球都会烧坏,那是不能碰的。所以在它的四边不能去碰触的,这个都是形容。这个古德,是表示禅宗的禅师说:如果你说般若是一个什么,你能表达出一个什么,那就已经不对了:说似一物即不中。
【都指示这超越戏论而唯证相应的实相。凡夫的所知所见无不为自性的戏论所乱,一切是错误的】
也就是我们凡夫的起心动念,我们的思维模式,都是会攀缘取相的,不是说有,就是说大,说小,说好,说坏,喜欢不喜欢,在这样的一个观念中,这个叫做戏论。我们的思维模式产生的这种观念就是戏论。他说一定要超越这样的一个戏论,唯有这样相应的时候,才能了解证入,这个叫实相。那么什么叫做自性的戏论?一切法执著它有不变性、独存性、实在性,这个就叫做自性。执著有这样的一个自性观念,就叫做自性见。我们众生凡夫所有的知见,几乎都是被这样的自性见的戏论所乱,就是在谈这个,所以一切是错误的。我们过去,只要上过缘起的,都了解缘起的就是无自性。
那么自性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自性就是本来有的、独存的、无因就可以生的,单一条件可以存在的,是永恒不变的、常住的,这个叫自性。我们众生总是在这样的一个自性的观念中,所以称为戏论,它是不正确的,它是颠倒的,我们就是被这样的一个自性观念所混乱。所以我们的所知所见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实相,如果我们在这样一个观念中,在这样一个自性见的思维模式中,我们的所知所见就不能了解实相而难免要落入戏论,被它所惑乱而无法看到实相。
【这种虚诳妄取相,不但不见如实空相,也不能如实了达如幻的行相】
如果我们不了解、不明白自性的妄取相和自性颠倒见的话,那么,不但不能了解所谓如实的空相(也就是空性),也根本不了解一切法的如幻行相。一切法是缘起的,不是什么都没有,但是这些缘起相它是如幻的缘起空相,我们不了解它是如幻哦!当作是实有的、实在的啊!所以只要你这个戏论没有破,这个妄取相你就不能破;妄取相不能离,如实相就不懂,不能发现实相,不能发觉实相,当然也就以为万法是真实,是实在的,就会在那边执取了,所以如幻的行相你也不能了达。
【从见中道而成佛的圆证实相说:从毕竟寂灭中,彻见一切法的体、用、因、果,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如《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从一个已经见了中道,悟了真相,已经成佛,已经圆证了实相的人,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么他在一切法的毕竟空寂中,会彻见一切法的体用、因果,而离开一切的执著,离开一切的执著相,这样子的了达一切法。一切法我们去分析它,是不离开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的。如果我们今天没有办法体证中道实相,那么,同样的就没有办法看清、了解一切法的性、相、体、力、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如果你今天能够究竟诸法实相,那么,一切法它的所谓性、相、体、力、因缘、果报、本末、究竟你就很清楚。所以能清楚这些的只有佛啦!“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我们凡夫由于不了解究竟的实相是什么,所以也不了解诸法的性,不了解诸法的相,诸法的体,诸法的力用,诸法所产生的因缘果报。什么是本末、究竟,我们都搞不清楚。成佛才能了解诸法实相,所以如果能够了解一切法的实相的话,这些内容我们也就能明白了,可见了解诸法的实相多重要了!
我们今天在谈般若,就是要带入这个观念,就是要引导我们怎样开发真正的智慧,而去明白诸法实相,而解脱。我们现在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带进去,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只有佛与佛才知道的,我们哪里有办法?其实不是哦!当你明白、觉悟了,可以解脱的!法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因为今天没有智慧,没有般若,所以我们才没有看到诸法实相,才不能悟入空相哪!我们今天上课要干什么?我们今天听法要干什么?就在要开发我们真正的般若空慧啊!我们也才能悟入诸法实相而能得解脱啊!所以今天我们在研究这个的目的就在这里。真的能吗?刚开始还不知道。把这个课上完,我相信大家的心境会不同,体会会有所不同。
【所以,空寂与缘起相,无不是如实的。但这是非凡愚的乱相、乱识所得,必须离戏论的虚诳妄取相,那就非‘空无所得\’不可】
如果你悟到诸法实相时,都明白知道了它的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这时,你就知道空寂与缘起相,其实都是如实相啊!空寂相就讲它的寂灭,缘起相是在讲它的法相表面,那么空性与缘起其实都是如实的,它不是两个。但是,这个观念与内容,不是一般凡愚的乱相,乱识所得,它必须离戏论的虚诳妄取相,那就非空无所得不可。这里的空无所得就是讲我们对法了解后而不执取了,不是什么都没有。是了解明白了一切法的实相,那我们就不落在戏论里而诳乱的妄取了,就不会执取,认为有所得,这就叫“空无所得”,只有这样你才体会得到。
【所以经论所说的实相,每每侧重于如实的空性、无性。要见性相、空有无碍的如实相,请先透此‘都无所得\’一关——迷悟的关键所在。】
一般的经论在谈论实相时,比较侧重于空性或者是无性,也就是说,每每偏重一边。我们所认为的世界万法万相,那是虚诳的、颠倒的、假的、虚幻的;离开了这个颠倒,悟入什么是实相、实性、无性,看起来好象是两边,好象偏重于空性、无性这一方面的问题。但是要见性相无碍、空有无碍的如实相,一定要先透过“都无所得”这一关,这是迷与悟的关键。如果这一关透不过,你说你会入圣吗?你说你会转凡成圣吗?你会解脱吗?那都不可能的!
我刚刚讲时就谈到般若的开发,真正地开发般若空慧时的作用是什么?是悟入实相啊!是解脱啊!所以它是迷与悟的一个关键所在啊!这个般若空慧没有真正地开发出来,你就不能悟入实相,你还是凡夫一个!我们平常讲的明心见性的“性”就是讲如实相,那么你要悟入这个空有无碍的如实相,不是偏离一边空性的话,第一关透出都无所得。我们众生总是一定要有所取、有所得:“我要好的,不要坏的;我要善的,不要恶的;我要清净的,不要污秽的;我要高的,不要低的……”我们总是要一边,就象猴子在爬树一样,这一只手抓住树,如果那一边没有再抓的,这一边是不会放的,总是要有抓住的一边。你知道吗?我们的习性也是这样子!在我们的观念里面、思维模式里面,非抓住一个什么不可!是不是这样的感觉?修行也要抓住个什么吧?修行也要把握个什么吧?有一个什么可以依靠吧?我们每一个人差不多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倾向。那么,要透过这个“都无所得”谈何容易啊?!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烦恼痛苦啊?我们对死为什么是那么恐惧呀?因为我们都在有所得中么!所以第一关是要先透过这个“都无所得”,这是迷与悟的关键。现在是刚开始,只是点到重点,至于它的内容,慢慢地谈下去我们会更清楚。
【实相――约理性边说,是空还是有?《中论》说:「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共不共叵说,但以假名说。」实相非凡常的思想,世俗的语言可表达,这如何说是空是有,更因此而诤论?然而实相非离一切而别有实体,所以不应离文字而说实相。同时,不假籍言说,更无法引导众生离执而契入。所以‘不坏假名而说法性\’,即不妨以‘有\’、‘空\’去表示他。】
我们都会讲,实相就是空,实相是属于空的。但很多人在争论实相是空还是有?这是一个麻烦的地方。谈论到实相,我们都会说它是“不可说,不可说”的。没办法用世俗的思想了解它、思维它;也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它的真正内容,所以它是不可思议的。既然是语言思想都不可及,那么我们说它是空,还是有,有没有意义?那都没有意义了么!何况因为这样而起的争论,那就是大戏论了。
但是,如果今天不靠语文或文字来表达,就象我们今天在说法一样,不借这个教材文字相,那我们如何能了达什么是般若?什么是实相?那这样是不是很矛盾的事情?所以实相虽然不可说,但也不是离开一切的万法,而另外有一个实相的本体,所以不应该离开文字而说实相。如果离开万法来表达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去了解实相了,实相虽然不是一切万法,但是也不能离开万法而去了解它。既然是这样,我们又如何能离开文字和语言呢?从这里就明白了,我们只是假借这个语言而已唷!不假借语言,就不能引导大家去离开我们的执著而去趣入实相,所以不坏假名而说法性。
什么叫不坏假名?世间所有的语言名词的这个语言相或者名言相,虽然是世俗的假名,但我们要借用它,不能破坏它的假名而去说法性。所以大家说有的,我也不妨用有来说;大家说空的,我也用空来表达。只有用大家共认的名言与文字来沟通时,你才知道我要让大家了解的是什么?这就象用我的手指指着月亮,目的是要你看月亮。但是如果没有用我的手指,你们看的方向就不对了,现在,我用手指一指,你顺着这个指的方向去看,你就会看到月亮了,而这个就叫不坏假名而说法性。所以不妨也说空、说有,那么这个说空、说有就只是假名哦!注意听!既然是不坏假名说空、说有,这个空有只是假名而已,知道这个意思吗?而不是实有“空”,实有“有”,注意听!是假名有的名言相。所以不要听我说“空”,你就认为我有一个空;我说“有”,你们就认为我有一个有。我只是不坏假名的应用说空、说有而已,这样知道吗?不是实有一个空,不是实有一个有,只是大家都认为有的,我也讲说有;大家说空的,我也说空,让你们明白我有所指,仅是这样而已。
自性见是众生的生死根本。
【《中论》说:“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在中论里面,中观论里面,这个有这样一句话:一切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末句,或译‘诸法之实相\’。众生的不能彻悟实相,病根在执有我法的自性;所以见色闻声时,总以为色声的本质是这样的,确实是这样的,自己是这样的。由于这一根本的执见,即为生死根本。】
简单地讲,讲佛法时一切可以说是它是实的,也可以说它非实,亦可以说实非实的,亦可以非实非非实的。它只是随顺世俗众生的明白而假说、比喻说而已,这样讲就是佛法。“是名诸佛法”,也就是说诸法的实相。诸法真正的真相呢?不能说它是实的,不能说它是非实的,也不是说亦是实亦是非实,都不是这样子。一定要离开这样的一个观念时,才能了解诸法的实相。这里很重要!
众生的不能彻悟实相,病根在执有我法的自性。所以见色闻声时,总以为声色的本质是这样的,确实是这样的,自己是这样的。由于这一根本的执见,即为生死根本。这里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重点讲清楚,这个牵涉到我们要讲的自性见的问题,很重要!所以,大家只要把握了几个重点,那么,要研究法,研究《金刚经》,研究整体的佛法都不难!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就是自性见的问题。 自性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它是众生生死的根本。
什么叫自性见?就是觉得一切万法都有它的实在性、不变性、永恒性,它是实在的、不变的、永恒的,简单讲就是“实有”的这个观念。这个分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对我们肉体来讲;一个是对万法来讲。
我们每一个人,从生出来到现在,不管我们活多久,我们是不是很直觉到“活了这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总是直觉这个生命是实在的?直觉地让人感觉到这个身体是实在的?所以是不是先把这个肉体当作“我”?我们现在在讲话说:“我要到哪里去?我种花,我的房子,我去办一件事情,我的儿子……”,那么这个出发点是从哪里讲的?从这个肉体的关系来讲的,对不对?所以我们建立这个“我”,总是觉得它是实在的,我们会老会变,但是总觉得它还是有一期安定性,总是希望它不变,虽然明明在变哦!我们也觉得希望它不变,对不对?不然你们每天化妆干什么?希望她保持青春永驻,希望他不变,是不是?这个都是实有感哦!注意听哦!实在感哦!希望它永恒不变,不是希望啊,其实内心是肯定啦,如果知道是希望,那知道只是希望,不是哦!是我们有意无意地就是那种实有感!在我们内心中很深地存在。你看小孩子生出来,他还不会讲话,吃东西时他就执著了。那种需不需要教?不需要的,他自然地就拿出俱生与来的这种实在感、实有感。
如果是肉体上的那种执著,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先、先人会死掉,看到很多东西会坏掉,江山也是一代换一代,慢慢地会觉得这个是不可能永恒的。但我们必然觉得里面应该有一个永恒的,认为有一个灵魂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肉体是假的,但是有一个东西是真的,它不会坏的,它是永恒的――永生:基督教讲永生,道家讲长生。只有佛教讲无生哦!其它都是要生,要永恒的存在。这一生如果不满意的,我们就希望来生满意一点。那么来人间都不可能满意的呀,我们就希望要到某一个地方去,那里是永恒的,那里没有人间所有的痛苦和肮脏,而且时间是无限的。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或者是我们死后,到上帝那里去,到老母那里去,到梵天去,我们希望什么?谁去?那个永远不会坏的、不会失掉的,永远存在的,当这个肉体不可得,就推论到里面总有那个吧!那么扩大到大而无外,就变成的本体和上帝了,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就是自性见!叫私!有“我”(日语中,我就是“私”)私就来了,这个东西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独存的,它不需要什么因缘。上帝创造万物,那上帝谁创造呢?没有谁创造,上帝是本来就有的。“本来有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它不需要原因而有的,本来就有的,所以它就是无因生啊!有这样一个东西,它叫上帝。
那么,我们从内在而扩大的话,那总有一个东西来产生我们这些万法吧!一般地把这个叫作本体论:上帝、老母啦、道、本体、无极,这个合起来就叫自性。因为自性的东西它不需要原因而有的,它本来有的,永远存在的,不变的,这个也是外道讲的“我”。这里很重要啊!我们今天谈这个主题,一定要先明白这个东西。我们为什么落入恐惧?为什么会颠倒?为什么会执取?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不明白什么叫“我”,什么叫自性见。导师在这里指出(当然后面还有好多内容)这一个重点:我们众生真正生死的根源就是自性见啊!这一点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想想看,不管任何一个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包括佛教里面的某一些学者,也同样有这个观念)都没有离开这个自性见的观念。
当时佛陀的时代,婆罗门教认为一切人是从大梵天来的,所以他们死后的目的,就是回到大梵天去。他们还有一种阶级的观念、种姓的观念:他们婆罗门是大梵天的头来投生的;刹帝利就是武士和国王阶级的,是从腋下来生的;商人是从肝脐的地方来生的;首陀罗是所谓的奴隶阶级,就是最下面来生的,他们叫一生族,他们死了就不能回到那里去了。他们的种族观念是这样子。我们有一个故事说:佛陀他母亲要生产时,他们印度有一个习俗,女人生产要回娘家,所以佛陀的母亲走到某某地方,手就攀着什么树枝一下生了佛陀。其实这个故事,不要把它当真啊,这个原因在哪里?因为他是刹帝利,你知道这个意思吗?他是属于国王武士阶级的。在种性中第一是婆罗门,再来就是刹帝利,所以刹帝利是从这里(腋下)生的,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是从这里生的,这个是神话在讲的。真的以为佛陀不能从产道出来呀,这个不清净啊,所以从这里生的,而把他解释得很完美。其实不是的,只是符合当时婆罗门的四种种性说的一种理论来谈而已,一点都不奇怪呀。但是我们现在把它牵强附会,讲得神龙活现的,是不是?其实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就知道所有的外道他已经先建立在一个自性见上,一个我见上。一开始就是这样子,所以基督教说:创造万物的是上。你问他,上帝是谁创造的?他说:上帝是本来就有的。那本来就有的,就是无因生么!然后上帝来生万法,我们大家讲什么“无生有”――从无来生有,那“无”,就是一切法的“本体”。很多的宗教也说,万法绝对是由一个什么东西(本体)来产生的,所以,还原、归原的观念就是从这里来的。
注意听哦!我们的佛法与世不共、与外道不共的唯一特点就在这里:佛法不承认有一个本体,不承认有一个上帝。佛法说“缘起”,唯缘能起。“缘”就是因缘,“起”就是聚的意思。一切因缘条件聚合时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现象,所以一切万法只是缘起;当因缘的条件变化时,一切法(现象)就灭了。所以,起,也是有因缘;灭,也是有因缘。因缘条件聚时,万法就产生了;因缘条件变动时,万法就消灭了。所以一切法皆由缘起,包括一切法的生、转、流动都是缘起;当一切法的变动、变坏也是缘起。所以佛法里面讲的一切法为“缘起”。所以佛陀的时代,外道婆罗门和种种外道来问他:“你说什么法”?佛陀只有回答简单:“我说因论因,我说缘起”,就是这么简单。佛陀在否定什么?否定无因生。他说,一切法会产生是因为有它的因缘与条件。所以破除本体论,破除无因生,也破尊佑论。尊佑论就是以为一切法是上帝创造的,是大梵天创造的,我们自己作不得主,只是被创造的物体而已。这个观点是完全被佛陀否认的!
所以我们了解缘起,就明白佛法与外道不同点就在这里。它不会给你一个上帝,它不会给你一个创造主,把我们的一切乃至慧命交代给一个不可知的所谓上帝来操纵,那是不可能的。佛法说,缘起就是说因论因,一切法一定有它的条件因缘,一切法没有无因生,没有这样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以论证了:天下万物万法,哪一法是没有原因而有的?哪一法不是从缘起的?没有啊!“一切法从缘起,若有超越缘起的,我说就是如幻如化”。佛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就要注意了,既然从缘起,我们就要否定上帝的控制,也否定了宿命论――你过去如何,所以你现在必然如何如何。其实不见得一定的。缘起就是不定么,他是随着因缘在变化而组合的。如果说过去的一切是一定的,那我们今天生为众生,是否永远是众生?我们哪里能解脱?我们哪里能够成佛?如果一切法本来就一定的,宿命论一样,或者是谁来控制你,谁来操纵你的,那你修行有没有用?还要修行吗?所以注意听哦!以前的婆罗门不叫修行哦,他们要唱颂、赞美,赞美上祖,也就是赞美所有梵天、主,然后火供、礼拜,杀了很多的生命来祭拜,他们就是这样:我供养你、赞美你、跟随你、一切献给你,然后取悦于他。上帝也是一样啊!然后这个主欢喜了:哎,你很乖、你很听话,回到我这里来;你这个不乖的,不听话,不能回来!那我们变成只是个被创造物,我们随着他的喜悦而喜悦,随着他生气我们就该死,那我请问你,我们这样修行有没有用?所以佛陀就否定了。他说:没有这样的东西,一切只有因缘聚合。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一次,一个国王来问佛陀,他说:我听婆罗门外道的宗师讲,应该要怎么样来供养,来拜,来修行,才能回到梵天去。婆罗门死后绝对回去的,首陀罗(奴隶)死了就没有了。他这样讲对不对?佛陀很有智慧,就回答他说:你是一国之王,那我现在请教你,你在治理你的国家,如果婆罗门犯了十恶,你怎么办?国王说,我还是要照法律制裁呀,该判刑的判刑,该关的要关嘛,该斩的就斩,因为这是法律。佛陀又问:如果一个刹帝利,或者是首陀罗犯罪呢?国王答言:一样啊!看他的罪行,该关的就关,该斩的就斩,该判刑的就判刑。佛陀说:好。那如果做得很好,他有功劳,你怎么办?国王说:该奖励的,我会给他奖励,不管是婆罗门或者是首陀罗都是一样的。佛陀就问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取决于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身份!婆罗门犯罪不能说没罪吧,不能说首陀罗就该死吧。”国王说:“对呀,这是平等的。”佛陀就问他了:如果婆罗门行十恶的话,他死了是不是跟首陀罗一样?国王说:对呀。如果婆罗门行十恶的话,我听他们的上师讲,他死了是要下地狱的。佛陀又问他:如果首陀罗行十善呢?国王说:首陀罗行十善的话,应该也是可以修天的福报啊!佛陀就问他:既然是这样子,那么是取决于他的所作所为,他的业呢?还是取决他的身份?国王说:对呀,这个应该取决于他的业,而不是取决于他们身份。佛陀是这样回答国王的。国王听了很欢喜,他以后就成为正信的佛教徒了。
那么你们就知道了:跟我们其它的信仰条件有没有关系?应该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当我们身心行十善,未来的果报当然是受天报。如果我们行十恶,当然只受三恶报了,这个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是平等的,一样的。当佛陀开示这个时就知道了,我们的命运取决于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行为与心灵的造作。那这样和我们信仰有没有什么关系?这样大家知道:不是某一个主宰来控制我,某一个人欢喜给我来一个加持、灌顶,我就功力三十年。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心灵的思维与造作的行为,取决于善恶自作自受。谁能奈你何?所以知道哦,我们修行先要开发这个正知见,不要落入自性见中。当佛陀这样一点一滴地开示时,他不要人去盲目地信仰,所以破尊佑论。
由于了解实在的、不变的、永恒的、无因生的、本体论这一些都是不可得的,就是要破我们这个我见(这个自性见就是我见)。其实,不管是大乘佛法或是小乘佛法,没有一个宗派说不破我见能解脱的。那问题就在这里:什么是我见?什么是生死根本?我们都搞不懂。我们要破贪瞋痴,但是请问:贪、嗔、痴的原因是什么?不了解它真正根本的原因,我们下手就很辛苦哦!比如说我会起心动念,所以,我一个直觉的反应就是:“让它不要起心动念”。我今天看到了人、事、物,我会起贪心,想贪取占有;或者是我看到不高兴,起了瞋恨不满(这个贪与瞋就是情绪的二个极端),我们都知道在造业。都说:师父,我听了法,我都知道,我要念佛、拜佛、修行,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还是会起啊。所以最后要怎样让它心念不起?很多人就用修定使我们的意识心灵不要活动,不要让它动,不要分别,就象拿石头压草一样。
我请问你:我们一个人活着能定多久?我们都不要工作了,不要看到外面了,也不要跟人接触了,就算你入了禅定,也有出来的时候吧,有没有一定永定的,一定永定就死了么!那一定还要出来,那还是要跟万物接触啊,那时候接触有没有定?那完了,那只有做死人,做桌子啦!只要是做人总要动,总要接触,总要起心动念。要注意呀,问题在这里呀!所以,大家搞不清楚真正的生死根本是什么?一般人修行,连这个最基础的都没有用心去搞清楚。真的,我们注意想一想哦!大家都是佛教徒,在信仰佛教,都在修行,要断生死,要断烦恼,要离贪瞋痴,我请问你,你怎么离?有没有真正明白这一点: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如果根本就不清楚你又如何了生死?此心不动也不能了生死,修禅定也不能了生死,那要怎么办?因为你没有找到根本!这个重点提出来,第一个提出来:自性见是我们的生死根本哦,注意听啊!这个是重点!
第一个重点就指出来了:所以我们要谈自性见是什么?我们先去明白它是什么?它在我们身心里面的观念在哪里?产生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很多人都说,淫欲是生死根本,所以断了淫欲就解脱了。那我请问你,性无能的人不是就解脱了?注意听哦!这个都很重要哦!所以一定要明白:真正的生死根本就是自性见,就是我执,我见。注意听哦!这个是什么东西?这个在我们身心里面的展现是什么?存在的现象是什么?我们一定要去体会,去明白哦!那么好,我们今天讲缘起,从缘起来破这一些执着,如何观察、悟入我们内在的五蕴身心真的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如何去发觉它?这个才是真正的下手处!注意听哦!这个是根源处哦!
我常常讲:我们修行就象一棵树,这个树的树叶很多,代表我们的烦恼、贪瞋痴一大堆,如果我们去对治,一个树叶一个树叶去把它清洗,去把它对治,请问你:我们对治得完吗?就算那个叶子被你摘下来了,它还会生,因为树的根没有断。就是说,我们生死的自性见根源如果没有断的话,任你修定、持戒、行善,那只是些表面文章,因为它的根本就是站在自性见上来弘法、修法,就象那个树的根很深有千尺万尺,你上面树叶怎么把它斩, 怎么把它抹杀,甚至把树砍倒了,它还是照发不误,你们知道吗?注意听哦!我们今天所有修行的人,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做不到?即使认为自己修得很好, 为什么还是不能解脱?原因在哪里?注意听!根本从来没有发觉真正的生死根源处是什么?连这个还搞不清楚
谈到这里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开场白讲到的大乘三系:大家都在说空,说缘起,但是注意听!里面的见解就相差太多了!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自性缘起”?嗯,百分之九十九都在自性缘起的观念里面。我现在告诉你;自性的非缘起,缘起的就无自性。你们了解吗?自性缘起的观念与根本法义刚好是颠倒的,注意听!如果是自性的,就是实在的、不变的、永恒的、无因的,就是本来就有的,懂吗?它不是缘起的,注意听哦!缘起的是一定要条件组合才能起,注意听哦!它不是本来的,不是不变的,不是无因生的,所以缘起的就无自性,就是无实性,无不变性,无永恒性,这样知道吧?缘起就是讲无自性啊!一切法都没有真正不变的自性,所以叫缘起,注意听哦!自性的就已经非缘起了,为什么?因为“自性”就是――它本来就有的,自己就有的,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是永恒的,那还要缘起干什么?不需要其它条件而助成了么!这样知道意思吗――本来就有的。所以自性就非缘起,缘起就无自性。但是,现在偏偏都在谈“自性缘起”,请问:自性又如何缘起?因为缘起就非自性啊!注意听啊!如何来一个自性缘起?
所以,不要以为佛法讲的是缘起,每一宗每一派都在谈缘起,每一宗每一派都在谈空。但是我告诉你,要好好地抉择!由于这样的内容,由于对自性的见地差别这么大,甚至刚好相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学了很多法,自以为很圆融、很圆满,反而不能成就、不能解脱的问题所在!因为大家都在自性见上。在自性见上修行,那永远只是众生的虚诳妄取相而已,哪里能见到如实的空相?注意听哦!就是这么简单而已,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所以今天为什么回过头来要告诉你,导师的这个论著中对这些内容抉择的是非常清晰明白的,使你一点点颠倒糊涂都没有。从大乘三系中抉择出每一系的内容以后,你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而抉择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生死根本,然后你要下手就很简单了。
我们不能解脱是有原因的:因为没有找到根源,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又如何能解脱?我谈到这里时是很用心的,你们不要等闲视之啊!将来你们把这个法搞透了,就会知道这一点是生死、迷悟、凡圣的关键点哦!注意听,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里再三的强调,希望你们注意这一点,原因就在这里。要抉择出大乘佛法里面的这一点很难,导师第一句话就把这个重点衬托出来了。但我们现在只是简单的提到缘起,将来会继续地、一再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相,不同的身心感受来讲,慢慢地让你们明白,来衬托这个缘起的重要!明白这个自性见的颠倒为什么这么严重?明白我们生死不能解脱的原因。我们现在不要说修行能够当生解脱,连“解脱”二字都不敢讲了,都在等往生,等救度啦!真的很惨哪!佛法的特质没有了,佛法的特色没有了,佛法的伟大被抹杀了,注意听哦!
佛法确实是非常伟大的,了解佛法的根本,了解佛法的真正内容,我可以肯定告诉你们: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没有比当时佛陀的弟子――周俐槃陀伽还不聪明的(没有证到阿罗汉以前)。周俐陀伽都能证阿罗汉,那么就知道佛法的伟大和奥妙了,确实是这样子哦!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解脱?甚至连解脱都不敢讲?难道是佛法变了吗?佛法转移了吗?佛法的伟大真的消失了吗?它的功用没有了吗?那大概是佛法在弘法中、传承中,不是医生出了问题,就是开的药方出了问题,对不对?如果是原来的药方,那么,怎么会没有原来的功效呢?所以我肯定告诉你们:只要真正把握住佛法正见,把握到真正的佛法本质,每一个人都解脱,不必等来生!我讲这句话是负责任的啊!如果我骗你们,你们可以告我的啊(大众的笑声)!
【由于这一根本的执见,即为生死根本。所以,经中所说的实相,处处说非有,说自性不可得。】
好,这里就谈到了。“非有”,就是否定实有,“处处说非有”,就是处处否定一切法是实有自性的:这个“非”字,是否定词;“有”,就是我们的常见。非有,就是否定实有的常见,处处都在否定我们常的、实有的观念,而说自性不可得。什么叫自性?刚刚讲过了:永恒的、不变的、本来有的、无因生的。这种自性是绝对不可得的,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佛陀就说无常、无我,一下子都把这些否定掉了。
【本经也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最出名的就是几句话而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凡所有相,就是我们看得到的一切法(包括我们的心缘相,虽然心缘相是看不到的,但是心缘相还是相),也就是色心二法所展现的一切相,皆是虚妄。虚妄的意思就是不实性:不是实有的,不是永恒的,不是不变的。若见诸相非相,如果能够明白的看清楚一切并没有真实相(“非相”,就是否定它的实有相),如果能够了解一切相的非实,离开了自性见,那就是见如来。这时才叫见如来,见如来就是见佛了。那么见佛有没有看到什么相?只是看到一切法的非实相,知道吗?看到一切法的虚诳非实,破了自性有的观念,实实在在明白一切法的非实,就是见到如来了。这个如来是什么?就是实相的意思啦!
【高扬此实相无相的教说,尊为「不二解脱之门」。即是说:实相非空非有,而在「寄言离执」的教意说,实相是顺于「空」的;但不要忘却「为可度众生说是毕竟空」】
《 金刚经》所高扬的,就是提起来谈的最重要的一个重点,即要了解实相无相啊!明白真正的实相而不是以为外表的虚诳相为真实,这样的教说把它尊为「不二解脱之门」,就是没有第二条路了。其实真正的解脱之门,就是要了解般若的实相。要了解般若实相,就是要了解般若空慧,要了解般若空慧,一定要了解缘起,就是这样相关联的。这个重点在这里先提一下,将来再谈论充实的内容。
从这里,我们知道了所谓的实相,既不是在执著实有的一个“空”,也不是实有的“有”,今天讲这个空、有,真正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离开实有、实空的执著,所以叫“寄言离执”。以这样一个教义来说,这个实相就是顺于空的。也就是说,顺于空的教义是比较能明白了解的。为什么?空就是讲无实性,空就是讲缘起,既然空是讲缘起无实性,所以实相用空来表达是比较恰当的,所以叫做顺于空的。但是不要忘记哦!不要以为真的有一个空的实性的东西,说空是为了可度众生,为一些因缘已经成熟的可以解脱的众生,为了利益这些众生而说的。所以毕竟空还是方便假名言说,注意听哦!即是说:空是顺于实相的,还是为了救度众生的方便而说的,这样明白吗?千万不要把毕竟空、实相空挂在口上,以为是一个实有的东西,那又落在自性见啦!众生的病根在于执着实有、自性见,那就只有用空来破,让他明白非有非实,如果执于空,请问:再用什么来破?所以注意听哦!空,只是让你知道它无自性非实,重要在明白这一点,而不是真的又一个空的东西可以得!还是藉名言的假说而已。如果不这样说就无法让众生明白而解脱。这是为了要度众生而不得已的方便假名说,所以说“毕竟空”,不要以为有一个真实的毕竟空,不要又落入另一个陷阱里去了。
【有人说:实相是客观真理,非佛作亦非余人作,是般若所证的。有人说:实相为超越能所的——绝对的主观真心,即心自性。】
有这样一套理论说:所谓的实相是客观的真理,不是我们主观的东西,它只是一个理则,比如说,宇宙中有一种客观存在的真理,它具有一种必然性,不是佛来创造的,也不是其它任何人创造的,它是法尔如是,本来就这样的。也就是说,它是只有在般若的空慧下证入时才能明白的内涵。另外一种观念说,实相是要超越能所的,它是绝对的主观真心,即心自性,这是从唯心的角度来看的:世界哪里有一个能和所呢?当超越了相对的能所时,就有一个绝对的真心的存在——心的自性,就是说,心本来就有这样的一个功能,心的本来,“真心”就是这样的功能。这两个观念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请注意听!如果我们对三系的内容(中观,唯识,真常)不清楚,就不知道它在谈什么。后面这个理念就是真常唯心系的学说,注意听哦!从唯心角度他会认为是这样的:超越了能所相对的心时有一个绝对的心,这个绝对的心就是心的自性,这个就是真常系(真常心)的思想。现在,很多学禅的人都是进入这个观念里面去了:我们这个心是虚妄分别颠倒的,离开相对的虚妄时就有一个真心显现,也就是说,在虚妄心以外还有一个真心。但是,导师依据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指出:
【依智论说:『观是一边,缘是一边,离此二边说中道』。离此客观的真理与绝待的真心,才能与实相相应。实相,在论理的说明上,是般若所证的,所以每被想象为「所」边。同时,在定慧的修持上,即心离执而契入,所以每被倒执为「能」边。其实,不落能所,更有什么「所证」与「真心」可说!】
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要离开客观的真理和绝待的真心才能与实相相应。也就是说:把实相当成客观的真理或绝待的真心,就等于落入了二边。而真正要悟入实相,这二边都是要超越的,执着它是客观的真理或是绝待的真心,其实都是众生执二边的一个现象,都不是中道,既然不是中道,就不能悟入实相。故从《大智度论》的角度来看,能观的是一边,缘(所)是一边,离此二边说中道。只有离开客观的真理与绝待的真心,超越能所时,才能真正和实相相应。这是从现有的一些宗派法义里提出来作比较,让我们明白。有时,我们学某一宗派某一个体系的理论时,就以为:哇!这个很圆满,很好,其实自己陷在其中落在一边也不清楚,因为没有比较故。
实相在理论的说明上是般若所证的,所以每每被想象为“所”边,同时在定慧的修持上,即心离执而契入,每每倒执为“能”边。其实不落能所,更有什么“所证”与“真心”可说!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在理论上认为:从般若的空慧中能够证入的那个叫实相(就是你所体会的东西),这样就变成是般若“所”证的一边;而般若是我们的智能,智能就变成了“能”够证入的一边,就是所谓“绝待的真心”了。为什么能证入?从修持上而证入——我证入了,能证入的“这个”就变成了能边。所以注意听哦!我们很容易把所体会的或者是刚才所说的理论认定是这样的,然后把实相体会成不是能边就是所边。其实只要在能所相对中,都不明中道,也不是实相,这一点很重要哦!过去有很多人来跟我谈这个问题:我在说法的“这个”,你在听法的“这个”就是啊。他们以为:我“能”听,我“能”觉,我为什么“能”看?为什么“能”听?为什么“能”动?就表示里面有一个“能”么。很多人误解了:我们的自性在眼睛能看,在耳朵能听,在脚能行。这样就是把能有作用功能的“能”,当作所谓的本体,自性啦!就与上面所说的是同样的一个观念。我们有没有这个感觉?所以很多人参禅,最后说悟了,悟到了什么?他说当下就是,这个能知,能觉的,能行的就是,不然我为什么能懂?他所谓的“悟”,就是落在“能”边了。注意听!这样的“能”边,那是连悟入实相的门都没有摸到啊!还不如那个落入“所”证入、“所”契入的“所”边的观念的,那个还比较有见地。如果以为能知能觉的,能善分别的“这个”就是的话,那就完了!这个跟凡夫外道没有什么不同,促连实相的门边儿都没有摸到!所以我们要小心,不要唱高调:“我已经懂了,已经会了,能知能觉的‘这个\’就是,当下就是了,所以活在当下”,那会死路一条的!所以注意啊!落于能边,落于所边,其实都不对,实相是不落能所的,既然不落能所,那还有什么能证的真心可说,还有什么所证的真理可说?如果你还有“能、所”而说是悟入实相了,那会笑话于天下的。所以对这个法的抉择不了解通达,没有深的体验,那就不要谈什么证入实相。现在整个社会在谈“实时开悟,当下开悟”,很厉害啊!但我不知道他悟的是什么?那是耽误的“误”啦!这个真的很危险!整个的社会都在吃快餐馆哪!麦当劳吃惯了,都求快速。上面所说的是属于契入实相的部分,所以叫做实相般若。
关于上课,我有一点希望,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希望大家珍惜这个因缘!因为这个因缘非常殊胜,不是我讲殊胜,是真的殊胜。导师的论著一般人泛泛的看过,很多人都不认为有什么,因为了解他不容易,了解导师不容易,导师真正的内容深度,要了解真的是不容易的。所以很多人把这一套书放了十年八年,根本看不懂。我看到很多人在电视上弘法,坦白讲,讲得实在是惨不忍睹!所以要了解导师真的是不容易,但我今天很慎重地告诉各位:我们要珍惜这个因缘,这一本《般若经讲纪》研读完时,我相信,即使我们不能当生当下马上大解脱,但是,至少摸着了门路,找到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入门方向,一定可以有这样的作用!非常重要哦!这个不是戏论,是很真诚的。告诉各位:我不需要打妄语,我不需要自吹,这是事实的真相!大家要有信心,要学,就得真心地学,学了以后不要放过去了。回去以后,希望你们还要多拿出来看看,讲过的地方回味几遍,还没有讲的,先把它研究一下,用一点心去投入,思惟一下,然后,上课时一点就通,就会体验得到。如果你连一点基础都没有,也不用心,可有可无的,今天听一听很好,回去就忘记了,这样的话,想受用就不容易啊!如果我们真的为解脱,为真正的身心受用,那我希望大家要真正的用心,上课时要准时,不要迟到,迟到你耽误很多人,也影响别人。这一部经讲完时,我们至少会得到真正的正见。不要以为建立“正见”很容易哦!现在每一宗派都说自己讲的是正知正见。我现在可以肯定告诉你:当这一部经讲完后,我们差不多可以建立起真正的正知正见了。这是真正的打基础,不管将来要证到阿罗汉,或者是成菩萨成佛,这个正见是基础。这个基础没有打好,上面要建楼是不可能的,一定会倒的!所以不要谈得很高很玄,今天谈的这些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佛法的根本特色就在这一点,只有真正把握这一点的人,才是真正的正见正信的佛教徒!你就不会迷糊了,不会随着外道转了,不会随着邪见而颠倒,不会被人家一讲就胡涂了。至少我们可以把这个正见建立得非常的坚固稳定,至少你不会再胡涂,偏了,犹豫了:“这个讲得对,那个讲得也对,而两个实际又有矛盾,到底谁对呢?” 当你建立起这个正见以后,你有正知正见时,你看一切的佛法就会很清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什么是究竟,什么是方便,就不会随波逐流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希望大家珍惜这个因缘,注意听哦!不管我们的教育程度,现在的环境,经济基础,职业或者是身体的衰弱等,一切都没有关系。只要珍惜它,每一个人解脱悟道的因缘是一样平等的。关键在于你现在能不能发正确的心投入而深入研究、去用心、去实践、去观察,有没有把这一件事当作我们生死大事来办,是在这个地方决胜负!注意听哦!当你这样明白而去投入,去研究的话,上完这个课时,大家就可以具足正见了。不要轻视哦,具足正见其实是非常不简单的!我很少看到现在所谓的佛教徒具足正知正见。不要以为“正见”这两个字这么简单,我讲这些话都是很慎重的。真的希望大家发心,真正地为你自己的生死大事而努力,不要耽误自己!
上一课讲到实相般若,可能有一些人没有赶得上,所以再把这个重点讲得更清楚一点。实相是我们修行要探讨体会,要解脱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要体会实相必须要有智能,而这个智能又不是一般的智能,是能了解体悟实相的智能才名为般若。也就是说,能体会实相的般若才是真正的般若。上次谈到的一个重点说到能够有这样的智能,才能真正得解脱,所以这就是凡圣迷悟的关键。这个般若对了解实相是这样的重要!所以,具备了解实相的般若,才能真正地解脱。其实一切的重点都是为了这个!如果你没有真正的般若去了解实相,那根本不可能真正地解脱!因此,我们就明白它的重要性了。导师说:要了解这个,非要悟入“都无所得”不可。如何才能悟入真正的“都无所得”呢?就是要根据正见。正见才是悟入实相的真正的般若。注意,这里又提到一个重点。导师又说:我们真正的生死根本是“自性见”(我执我见)。要了解这个“我”不可得,唯有依据缘起的正见,如果不能体会佛法的缘起正见,就不可能真正地悟入“都无所得”而破除我们所谓的自性见,那么也就不明般若,也就不能悟入实相。这样,把这个重点大概的提一下,就知道自性见的破除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重点就在这里。
如果没有缘起正见是不可能破自性见的,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白缘起正见的重要,因此讲《金刚经》时,讲到“般若”二字,就讲到“实相”二字,这一部经所有的重点精华都在这里了,所以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哦!我们先明白这一点。讲佛法,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把重点完全地提示出来,后面的经文其实只是在解释这个重点的内容而已。后面的经文一段一段地,找出很多的角度,很多的事实,很多的种种因缘条件,让你明白这个内容的正确性而已。所以谈到般若,谈到实相,在这个地方就要特别清楚地讲,先把握住这个地方的一个大原则,后面的经文所解释的就是它的内容细末,来证明这个内容的正确性而已!所以,现在再把缘起的正见讲一下,因为它非常重要!要明白《金刚经》的内容,要了解“般若”,要悟入实相,都不能离开“缘起”的正见,离开这个你就不可能有入门的机会,甚至连门边都摸不到,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不得不把这个问题讲得更清楚一点。这个“缘起”,我们上次已经谈到了:一切法都是因缘条件的组合而有的,它不是单独存在的,一定要依因缘条件组合才能有的,它不可能没有条件或者是没有原因忽然间有的,也不是有某某主宰来控制、创造的,这个重点都提示过了,它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我们明白:我们不是谁的创造物,不是某个主宰,就是一般的所谓尊佑论或上帝,梵天,老母,无极,太极,本体来创造的。一直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重点,一定要明白!反过头来就可以明白什么叫自性了。刚刚说的这些所谓主宰就是自性,为什么?因为自性是不需要条件的,它是本来就有的,可以单独存在的,可以没有原因而有的,它是永恒不变的。但是佛法告诉你:一切法只是缘起!没有单独存在的,永恒不变的上帝或是主宰,注意听!这个东西叫做自性,落入这个自性观念见地的人,就叫做自性见。
从过去的原始佛法可以看到佛陀讲的是无常,为什么叫无常?无常就是“常”不可得,什么是常?常就是永恒的、不变的。佛陀说:“常”不可得,叫做无常。讲无常的目的就是要让你明白没有一个叫“常”的东西,一切万法会起会灭都是由于因缘。所以过去有人问佛陀:你说什么法?他说:“我论因说因”。再进一步问他:什么叫论因说因?他说:一切法就是因缘条件的组合,世间上一切法的集成都有它的条件,所以有一句偈子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有因有缘灭世间”,他就讲这一句话,也就是说:世间万法的集起是有因有缘的,世间万法的消灭也是有因有缘的。简单地讲:万法的形成与消灭,都是由于因缘条件的变动与组合而已,佛陀的回答就是这样。为什么?因为当时在印度的所有外道,他们讲的是无因可以生的,或者认为梵天有一个主宰,我们是从那里来的,回到那里去的,所以不是落于常见,就是落于断见。而佛法讲的是不断不常,所以只有从缘起的内容里面,才知道没有一个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你一定要先明白这个,破除的就是自性见,所有的解脱重点都在这里了!进一步问佛陀:什么是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佛陀就进一步地回答:由于我们产生了执着,产生了爱取,才产生了后有,才产生了后面的生,老,病,死而纯大苦聚。因为我们会执取啊,当所执取的这个因缘条件变动时,就产生了痛苦烦恼;然而,当我们不再颠倒执取时,这些痛苦烦恼就没有了。简单地说,我们的痛苦烦恼生死都是有因有缘条件的,只要把这个条件清除时,这些痛苦烦恼生死也可解脱而不存在。这样慢慢地重复讲解就可以熏习于心,我们就会知道缘起是在说什么,后面点点滴滴的解释也就会带进去。
今天上这个课谈到缘起,它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刚开始时,很多人也许没有上过缘起的课,对这一方面比较生疏,有时候听起来不能接受,因为和原来很多传统的观念刚好是相反的,所以也许会不能接受,听不懂,比较难过。但这是过程,先不要排斥,慢慢地听,慢慢地了解它的内容,尤其今天讲的《金刚经》,它后面的内容一段一段的都会让你明白在谈什么,都只是在证明这一点而已:一切法只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以此真正地破除自性见而得解脱!所以导师一开始就讲清楚了:我们“生死的根本”只是“自性见”而已,这个自性见如果不能破除,我们就不能解脱,也不可能悟入诸法实相。缘起还有另一种描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同样的道理,它是在讲条件: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它是相依相缘地存在,而没有一个单独的,永恒的存在。人间的一切万法只有相对的存在,这一点一定要明白。在十二支缘起里: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是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也就是说,因为有这个才有那个,如果这个不存在,那个也不能成立啦!当我们明白这个轨则时就知道缘起法是那么的重要!这个是它必然的次第性,是宇宙真理法则的必然性,这一点要明白哦!它的“必然性”是:因为有这个,才有那个……到最后才有生老病死的一切,我们可以从这一生流转的身心来谈,也可以讲三世二重因果:上辈子的因,造就了这一辈子的果;这一辈子的因,造就了下一辈子的果。也可以明白它的三世流转是有次第性,必然性的。我现在讲的是很重要的观念,如果不了解因缘法则,不明白因果的必然性,那我们又如何修行呢?很重要!一定要明白哦!今天能够修行,凡夫能够解脱成为佛,成为一个觉者,是因为佛陀体悟了真理,体悟到宇宙中有这样的一个必然的因缘性,如果因果之间没有这个必然性的话,那我们凭什么来修行?如何能达到一定的结果呢?这个理论非常重要!
两种我见
“此无故彼无”:如果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最要命的就是这个无明)灭了,后面就不存在了。无明,也叫做无知,是对宇宙真理法则,因果的必然性都不明白,所以很盲目。我们身心的六根与外界的六尘接触而产生了感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也就是说:内心接触外在的境界时,产生了觉受,这个觉受是欢喜的、顺意的、快乐的,心情就很舒畅;如果是不如意的、不喜欢的,就产生了不高兴和瞋恨心;或者是不关紧要的就不会起快乐或者痛苦(舍受),这三种感受就来了。在感受的基础上,我们就会起贪爱或嗔恨(嗔恨是爱的反动,是爱的另一种姿态),而染着执取造业,造业的同时就产生后有(业力),那就是后作用,再来就是下辈子的生老病死了。所以,在宇宙中,我们生命的流转有着它的必然性,如果找不到生命生死轮回的必然理则,请问:我们如何修行?佛陀悟到了宇宙中的实相, 明白生死轮回是依据这样的理则(缘起法)而不停的流转,这个过程叫做流转门。也就是众生在颠倒中,无明中产生的现象,就是依循这样的一个法则,像环状无端的一直不停地流转。就像你们不知道这一生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过去是如何的。同样的,如果今天不悟道,不学法,不解脱,这种回环性是不会停止的。由于过去的无知,没有智能,没有听过法,没有真正的觉者的指导,我们一直在胡涂中不停地轮回生死,就是因为无知,所以叫无明。“明”是明白清楚,“无明”就是不清楚、不明白么。
无明缘行,行缘识:行,就是造作,迁流。由于不明白,不清楚,无知而去造作就是行(行业)。是我们的观念上起了分别执着,在我们身心的六根门头与外界接触时产生的执取,而这种行业就产生了我们的意识(有取识)。所以,如果修行不知道这个缘起的流转内容,就没有这方面的智能;如果有了这方面的智能,就能很清楚地去看到,去体会,去真正明白它的内容、次第、点点滴滴,清楚明白我们身心的生死流转,明白每一支的过程,变化以及相依相缘的必然性因果,明白它的“此故彼”,了解这个流转门的因缘条件的内容,这个叫做法住智。今天上课能带给大家的,要帮大家的,其实就是要建立你们的法住智。佛法里面谈到一个重点,佛陀当时讲了一句话:“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这个法住智不懂,不可能涅槃解脱,一定要明白!为什么?因为我们先要明白流转生死的内容和它的必然性、次第性,并从这里去调整它时,我们才能够还灭。也就是说,如果把无明破了,像铁环般的十二支缘起的链锁,当第一个断了,后面就不能相续了,所以,“此灭故彼灭”。在任何一环上能够破除执着的,后面就不相续了,也叫做还灭门。
我们能悟道解脱,是由于明白了这个缘起的必然性以后,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才有功效。过去修行,法门是听得很多,但有没有关涉到这个必然性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六根(即身心)会造作,很多法门就在这个地方——“触”上面下功夫,不让它接触外境,所以就修禅定。还有的就是寄托未来的救度,这一些有效吗?而不知道我们身心造作的原因是由于观念上,在过去执取的意识里面的习性种子深厚,而根本的原因是无明!所以,我们一定要追溯到最根本的东西,溯源而上找到生死的源头,如果源头不知道,那不是盲修瞎练吗?就像筑堤防护洪水,还是照样淹,没有办法,为什么?那源头来的水是那么大!我们的生死也是一样,无明就像生死树根,如果斩断树根,树一定会枯掉,那就解决问题了。但是如果不是找到那个根,而是在枝叶上去剪,去整理,甚至即使把树叶都拔光了,它还是会长出来。我们的生死烦恼也是一样:没有找到根源,没有铲除根源的东西,而一直在枝末上去寻求对治的方法,有没有效?这些很重要!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虽然讲过,但还是要讲。 比如说,触会生受,受会生爱,于是很多人都以为:“我的六根不要与外境接触,那就没有受了”。所以很多人就修禅定,都以为六根门头跟外在的因缘接触时,我们会去执取的原因是起心动念,所以,功夫就用在不要分别,不要起心动念。但是,请问:我们能不能让意识(五蕴的功能——受,想,行都归于识的活动范围)不要动?注意哟!我们都在这里下功夫(外道修的多是禅定)。我们过去执着的意识叫做有取识,也就是说,在这里执取以后就产生了后面的生老病死,这一生会再来是由于过去的有取识之故。所以,我们不只是这一生碰触到外面会执取,过去的观念里面也都在执取啊!即使在禅定中停止了这一生的意识活动,能不能消除过去的有取识?注意听,这个很重要!所以为什么禅定并不能让我们解脱,大家一定要明白!不是不和外面接触(禅定中)就不会产生障碍执取了。佛陀有两个老师,一个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一个修到无想定,那是禅定的最高境界了,为什么没有解脱?因为,虽然停止了这一生和外面接触的意识作用,但是能定多久?要不要出来?那出来的时候有没有定?如果出来还有定,那就不叫入定哦!注意听,如果由于出来就没有定了,那进去的等于没有效哦!注意听!所以有出有入的定,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不能解决事情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白!所以禅定不能根本解除触与受。
现在讲的是重点,要让大家明白,修行不是修一个“定”字,还要再进一步解决的是无明的问题,今天之所以会产生染着,是跟无明相应故,注意听哦!无明就是不明白,就是糊涂颠倒,就是错误的观念,这些才使我们产生爱染执取哦!好比电脑里面的活动程式一样,由于我们的无明与无知,甚至接受了错误的信息、观念,这个程式如果没有改变,我请问你:它的功效会不会转变?这样大家明白吗?这个比喻大家就明白哦!所以在过去的无明产生有取识的这个颠倒执取里面,如果只是停止它的作用,那只是用石头压草而已-伏而不断,不能解决真正生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破除无明。
这个无明的观念就象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程式忽然间清楚了、明白了、导正了,这个导正了的行为就不是过去的有取识能控制的,那我们以后跟外界接触时,已经不用原来与无明相应的程式了,而启用了另外一个程式――“明”,也就是破除了无明的功用而产生跟宇宙真理实相相应的这个智慧。跟明相应,用它来作为我们的程式,那么当六根接触外境时,就会依真理法则作为思考的原则,作为行为的准则,我们的身心行为就不会产生执取爱染了。
先懂得产生爱取颠倒原因,是由于无明产生的观念的作用而已,所以要破除贪瞋痴。但是你们修了那么久,贪瞋痴有没有办法真正的不起呢?因为你们没有找到贪瞋痴前面的原因哪!我们的贪瞋痴如果在事相上来讲是千差万别,非常的多。每天起心动念都根据无明有取识产生的执著,哪里能跟明相应?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第一要务是什么?不是在这里把身心凝住不动,也不是谁来这里带我到哪里去,绝对不是!今天最要紧的是什么?修正我们错误,修正无明产生的观念、知见,也就是内在的那套程式。这个程式如果没有改变,我们的行为能改变吗?在座的每一位思想、因缘条件、环境,身心状态都不同,接受的教育也都不同,我们要怎么修行?可不可能祈求某一个主宰改变大家都变成一样?不是谁来改变我们,让每一个都一样,而是我们要听闻正法,如果在这生所受的教育、观念是正确的(宇宙的真理只有一个),当我们都发觉了这个共同的理念、真理实相,大家都依循它时,才有办法朝同一个目标、同一个解脱道去行。
如果没有建立正知正见,也就是真正的佛法里面所谓的真理法则的智慧实相的话,凭什么说,我们一定能解脱呢?如果佛法不是这样子,我们信佛法干什么?跟外道都一样么:凭信仰、凭救度、凭人家来怜悯我们,永远做一只哈巴狗,我们如何能解脱?所以注意听哦!佛陀一直告诉我们: “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什么叫自依止?你只有靠你自己唷!注意听!没有人能替代你的。“法依止”,是找到正确的真理实相法则,当我们依止这个真理实相时,每一个人都依真理实相而得解脱,那是必然的!所以注意听!如果没有得到法住智,那我们绝对不可能解脱涅槃!这个就是真理法则的一个内容,谁也不能改。所以佛陀说,这个真理法则“非佛作,亦非余人作”。也就是说:这个真理法则在这个宇宙中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谁创造的,佛也不能更改了。千万不要以为佛是万能的,我欢喜就给你们一套什么,不欢喜就收回来。在这个人间,不管有没有佛,宇宙的真理(缘起的法则)是不会变的!我们必须找到这个真理法则,先了解它的法住智,就知道如何破无明了。
现在,又回到《金刚经》讲义中导师谈的重点了。无明的根本就是自性见,总是觉得万法的实在性,实有感,产生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爱染执取,引起贪瞋痴的行为。由于实有的观念,希望它永恒不变的观念(也就是“我”的观念),这个才是我们生死的根本。
众生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间,每一个人身心之中都已经象胶一样深深地粘着了自性见,这就叫做“我执”或者“身见”。这个东西才是无明最严重的产物,这个东西如果不铲除,解脱是不可能的!
“我执、法执”就是自性见。在佛法里面不管哪一宗哪一系,我想没有反对说破我、法二执的。其实哪一宗哪一派都好,如果说我执、法执都可以不必破,那我想他不是佛法。
什么是“我执”?什么是“法执”?简单合起来就叫“自性见”。什么叫“自性”?永恒不变的、单独存在的、实在的(常、一、实)。其中一个叫补特伽罗,一个叫萨迦耶,这个两个都叫我见、自性见。有什么不同?补特伽罗就是我们从宗教、教育、社会上而被灌输的思想认识,就象我们认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那就是从传统的社会的普通宗教带给我们信息,在无形中就默认了,以为是这样的:以为有个上帝,我们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是主,它是永恒不变的,我们的内在都有这样一个观念上的认知。认为有个生命的主宰叫灵魂,它从上一辈子到这一辈子,这一辈子又到下一辈子,人死了,就象房子坏了,换一个房子,“我”就去轮回了。这个就是观念上给我们的,注意听!这个叫补特伽罗我见,有了这个观念,自性见就成立了。
另一个叫萨迦耶见,也是我见的一种,它是我们的身心而引起的。我们自从出生以来到现在,每天都在讲“我、我、我”,自然而然的总是实有感,希望保存它,希望它永恒不变,怕它变化;然后由“我”而产生“我的”――“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财产、“我的”地位、“我的”名誉、“我的”国家、“我的”世界,再大一点,“我的”宇宙,都在“我”。这就是从自己身心上不自觉的以为有这个东西,也就是说对身心本身的一种染著,对身心产生的实有感的那个染着。甚至实在知道它一定会变坏的,那就希望来生好一点,来生做大富翁、大总统,这个也是实有感。由于我们身心的染着执取就叫萨迦耶见,也叫做俱生我执。就是说一生出来,由于你身心过去的观念本来就一直存在的。
补特伽罗我见叫做分别我执,是因为观念所引起的:社会给我们的资讯而产生了分别心,这个叫分别我执。要破这个比较容易,今天上的缘起理论、讲金刚经,目的就在破这个补特伽罗“我执”。听了师父讲法,越听越有道理,感受到外面真的没有一个上帝,知道我们被骗了、糊涂了、颠倒了,那么很容易从观念上得到修正。但是这个萨迦耶见我见(俱生我执)却不是观念能解决的。“师父,你讲的我都知道了,知道无我啦!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潜在身心的那个观念(习性)太深了!无始以来的习性如胶似漆粘得非常深,难去的是这个。所以今天讲修行,在这个补特伽罗方面来讲,要不要修行?不要。为什么?观念修正就好了。但是这个“萨迦耶见”(俱生我执)要不要修行?我告诉你:没有用你的身心去磨练,那是永远去不掉的!嘴上讲无我,什么事都不离我;嘴上讲“我放得下”,碰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人间的损失更受不了。那我请问你:面对死亡时怎么办?非去不可时怎么办?没有办法时怎么样?只有等来生救度啦!我现在谈的都是重点啊,那我们就知道有这样的双重执著,你看我们惨不惨?这个自性见何其之深!注意听!这个就是自性见哦!所以导师谈到了:修行,没有过这一关――都无所得(见法),那你不可能解脱!也就是说,把这些观念都去除了,行为也端正了,谈何容易!那是不是真的不可能?如果不可能,我们今天也不用谈了。
我们先建立了、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缘起正见的理论观念,然后有方法去观察、去实践,就能够很快地把补特伽罗我见破断,而且连“萨迦耶见”(俱生我执)都能把它解脱,那是绝对有方法的!如果没有方法,我们要证入佛陀所说的觉或者是正觉,那不是笑话吗?所以,我们今天谈的,有它的内容与次第,这一些都是佛陀亲证而流露出来留给我们的法宝。如果我们没有听到正确的观念与内容,又没有正确的方法去修正与改变,只有信仰,只有依赖,那跟外道有什么不同?注意听!我们说的是“学佛”啊,那不管怎么样,也要把佛法的特质把握住,这个特质是与世不共的,是与一切外道所不共的。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名为佛弟子,连这个都没有把握住,甚至被外道的观点模糊了、同化了、误导了都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修行不受用的关键所在!过去大家都证阿罗汉,可是现在我们一个都没有,为什么?我们要反省啊!要注意啊!
今天谈的这些重点,大家要很用心的听,而且要善于思维,这绝对不是讲大话,这些法都有它的内容,而且我可以肯定告诉你们:不但有依据,有内容,而且有方法可以去证明的,只要你愿意,不管任何一个人,依据这个法去实践、去证明的人,必然会证明得到!这一点才重要!就象在大学的课堂教授的某一个物理学原理公式,如果没有透过实验室的实验,你如何去证明它的正确性?佛法也是一样哦!它不是空谈,不是唱高调,不是谈虚无飘渺的,不可说不可说的。什么都可以说!有方法,而且有证明这个理论的方法,照这个方法去实践,每一个人都能受用,这个才叫佛法哦!注意听!
今天很少人了解佛法有这样的奥妙,这样的重要!这样的实在:它没有离开我们的身心,没有离开我们的生命,因为它没有离开我们的名色么,名色就是我们的身心,就在这个身心处下手:就在人间,就在我们的环境,就在我们与外界的种种接触之中,在身心的造作之中,我们都能观察,能体验,能证明而绝对可以体验到的东西,这样是不是很实在?佛法是非常实在与平和的,哪里有什么秘密!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没有把握“缘起”正见的原则,自性见就破灭不了,解脱就无份;如果我们一直落在等待、救度、依赖,那只有象哈巴狗了,不是真正的学佛,也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法也就没有特色了。如果只有讲救度,讲信仰,那别的宗教或者是外道说,只要信它就受用,有信心必然就得救,那不是更快吗?然而,从缘起的正见我们就知道:那是辅特伽罗的我见,那个信不得!那个是颠倒我执,分别我执,那不是正确的,非实啊!我们知道了,就不会再去迷信那个东西。很重要哦!
今天谈法、谈般若、谈实相,最基础、最重要就是缘起正见,一定要明白。缘起的内容一定要搞清楚,慢慢地除了这个课以外,这个经以外,你们要找很多的资料,要去探讨、去深入,要从身心里面去体验、去观察,每一个都能受用的,注意听!这是唯一的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哦!
接下来再来谈观照般若。理路懂了,明白了,进一步讲观照了。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