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大师是佛教中的高僧,也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的出现对佛教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彻悟大师的修佛思想影响力也非常大,所以师兄可以对这方面有个了解,这样能让自己学到更多。那彻悟大师的思想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摄禅归净,崇尚念佛
大师以开悟禅师之资质,诠释禅净之本质内涵,比较二者的下手难易与功德大小,以此建立对净宗念佛法门的坚固信心。
大师认为:《 观经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作佛,故易。大师例举修禅行人,诸如泰首座、纸衣道人等坐脱立亡,却未明大法,未脱生死;果能回此一段精神,专心念佛求生净土,必稳得上品上生。永明大师“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乃真语、实语、大慈悲心泪出痛肠之语也。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便念其他九法界。凡起一念,必落十法界。今以此念,念于西方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庄严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庄严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容互照,即是横遍十方之相。若从竖穷三际来说,则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帝网珠光,全体顿现。信愿持名,即是以佛知见为知见,亦即是念念中,以佛知见治众生知见。众生见惑心中,但置一信愿持名之心,即转众生界缘起,为佛界缘起。此于修道门中,乃点铁成金极妙之法。
大乘通途佛法,须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而见道殊为不易。教下必大开圆解,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练,不免撞墙磕壁,堕坑落堑。而净土一门,无须见道,只要深信圣言量,信愿持名,决定往生净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转。又余门修道,先须忏其现业。若现业不忏,即能障道,进修无路。而修净业,乃带业往生,不须忏业。又余门修道,须断烦恼,若见思烦恼分毫未尽,则分段生死不尽,不能出离同居秽土。唯修净业,乃横出三界,不断烦恼,从此同居秽土,生彼同居净土。一生彼土,则生死根株永断。证知净土一门,最初省去求悟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不断烦恼,至极省要,至极径捷,及其证入果德,又至极广大,至极究竟。
大师透辟剖析般若与净土两门大义。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空有二门互不相碍,且复相辅相成。缘起性空,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可思议第一义谛;圆融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之异名。是知佛说种种般若门,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佛说种种净土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般若与净土二门,悉皆指归本源心性。
(2)十六字净土纲宗,允为净业轨则
大师教眼圆明,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楷定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并进而诠释四句话的内在关联。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念佛法门,无由契入,故真为生死是修净业的前提。不发菩提心,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故发菩提心是净业修持的根本。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名念佛,往生净土。
以十六字纲宗为核心,大师进一步演绎为净宗修持八大要领: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大师这段开示,理事圆融,既外慕诸圣,又内重己灵,自力、佛力、自性功德力,三力和合并运,成就殊胜净业。
大师将真信具体列为十种。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坠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
七信愿生即生(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性具与事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修净业者,如能具备以上十种信心,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操左券。
(3)欣厌心切,精进勇猛
大师对禅净奥理,深造底蕴,而其宗教情怀,尤其虔切。大师劝导:念佛当生四种心,一、无始以来造业至此,当生惭愧心;二、得闻此法门,当生欣庆心;三、无始业障,此法难遭难遇,当生悲痛心;四、佛如是慈悲,当生感激心。此四种心中有一,净业即能成就。
厌欣心于净业修持大有裨益。以西方净土之乐,回观娑婆世界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世界之苦,遥观极乐世界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这种深切的厌欣心,始终渗透在大师一生的净业修持中,兹录大师《 念佛偈 》数首以证:“说著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猛切持名如救头,娑婆那更可迟留。即今撒手便归去,已较前贤输一筹。”“划断尘缘百不思,通身著力念阿弥。娑婆深厌轮回苦,早向花池占一枝。”其净业之虔诚,感人肺腑。
大师一生以求生净土为职事,一天持念十万声佛号,不欣世语,孜孜于出离苦海的道业。大师深感:吾人旷大劫来,久在轮回,岂永不发求出离之心,修向道之行耶?皆由废于因循,败于怠惰,所以常在生死,受大苦恼。今闻持名简要法门,若仍循故辙,安于覆败,可谓第一等无血性汉子矣。大师以此反省策进自己的净业,住持道场,处理事务,以尺香时间为限。《 尺香斋白词 》云:“死生事大,来日无多,道业未成,实深惭惧。尊客相看,午后炷香,非敢轻疏,幸垂监恕。”
大师以精进自励,亦以此化他。《 与瑞一李居士书 》劝导居官的李居士:“犹须痛念三界无安,肉身苦恼;生死路险,人命无常。幸闻佛法,幸生信心。幻境幻缘,只眼觑破;佛心佛行,赤体担当。净业得修且修,宦场可下便下。无少生留恋,无虚弃光阴。务期事办一生,花开上品。庶几不负自己多生熏习之善愿,我佛长劫护念之慈恩,而成一世出世间之勇猛丈夫焉。”真实厌舍娑婆尘境,成就出世间之大利。语重心长,感人肺腑。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