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这一段经文是讲饮食自在,我们看批注。经文上第一句话我们应当注意,「若欲食时」,这个「若」是假设的,假定的,假使你想吃,这个境界就现前;如果你不想吃,那就没有了。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大多数的人都不再想吃饭。吃饭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在我们世间,真正修行人一天吃一餐。佛陀当年在世,僧团里面,饮食就是中午一餐,叫过午不食。早晨有早晨的功课,功课完了之后就出去托钵,托钵也是一堂功课,吃饭也是功课,所以说是五堂功课。一餐饭就非常简单,经典里面告诉我们,阿罗汉一个星期出来托钵一次,换句话说,一个星期吃一顿饭。辟支佛的定功更深,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也就是两个星期吃一餐。
我们知道色界天人饮食就断了,没有了,睡眠也不需要。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完全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上人的习性,为我们做一个很好的示范。简单的饮食,健康长寿。保养身体,不一定要吃很多,可是这里面还是有学问。人身体确实就像一部机器一样,这个机器你要会用、会保养,它的寿命就很长。早年李老师告诉我,老师是个非常好的中医,他告诉我,他一生给人看病、用药,没有一次错误。他敢说这个话,他很谨慎、很小心。他做过司法官,他说司法官判案子也许会冤枉人,这是他一生当中,他不敢保证说,一个人没有冤枉过,他不敢讲。但是中医用药,他敢说。他告诉我,中国这个医学的目标,不是以治病为主,是以什么为主旨?是以长生。照中医的理论,人的寿命,就这个机器好好的保养,至少可以用两百年。两百年是你的天年,正常的寿命。这是中医的目的,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预防疾病,怎样能叫一个人不生病,这是中医第二个目标。第三个目标才治病,所以治病是第三个目标。治病又有三等,第一等的,不必说话,看这个人的气色、音声,听他说话的音声,看他的动作,看他的气色,就知道他什么地方有病。这很高明的医生,望,看看就行了。第二等,望还没有把握,他得要问一问,问问你身体什么状况,要询问一下,这第二等。第三等,把脉,问了他还没有把握,一定要把脉。所以到把脉的时候,我们听老师说了这些话,称把脉的这个大夫叫三等三的大夫。治病是第三等,中医治病第三等。晓得中医第一等,长寿,这个是西医望尘莫及的。但是中医逐渐逐渐失传了,非常可惜,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中医不容易学,现在一般人想学中医非常困难,这是诸位同学不能不知道的。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