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三者,大慈悲为本,相当于彼之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众生太苦了,尤其是现前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遇到的。善导大师常讲,念佛人与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的缘殊胜。为什么?众生太苦,慈悲心容易发出来。你遇不到这个缘,这心发不起来,不晓得从哪里发起。遇到之后就得帮助他,全心全力帮助他,所有的众生都要帮助,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大乘佛法心量广大,一切众生都要爱。众生的本义要知道,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统统都是,树木花草众缘和合,山河大地众缘和合,遍法界虚空界全都是众缘和合。这就是爱心遍法界,善意遍法界。这是什么心?圆满的菩提心。我们能不帮助吗?欢欢喜喜的去做。遇到这个缘应该去做,不遇到不要去找,找就是攀缘。遇怎么样?遇是随缘。随缘跟攀缘意思不一样,我们先去找这个机缘,这叫攀缘;不找,缘来了,自然而然来了,这是随缘。随缘要不变,这个就叫妙用,随缘随着变就不妙了。变是什么?你里头有个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夹杂在里头,那就错了,那就不是在修菩萨道,那是什么?那叫造业,不过造的是善业,善业果报在人天福报。如果随缘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叫功德,这个功德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回向众生,成无上道!
所以念念不忘苦难众生。「是以此之三种发心」,这三种发心,正是《起信论》的三心。「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知发如是之心,即是发大菩提心也。」发菩提心跟一般世间人讲的善心不一样,一般世间人讲行善积德,他不是菩提心。为什么?他求福报,他是有所求的。佛法也有所求,佛法是无求之求,求无所求,要懂这个意思。佛法是真的所求的时候,我念念想求无上菩提,能不能求到?求不到。为什么?念念想求无上菩提这个念头是个妄念,妄念怎么能求到真的?真跟妄不相应。真跟真相应,无求之求相应。我要不要这样子求?要。为什么要?做样子给别人看,你看求菩提好;自己有没有求?自己没有。这就是表演,演给别人看,接引初机,要用这个方法把他带进门来,带进门之后告诉他没有。没有,不能马上就没有,马上没有他退心了,要到什么?他真正觉悟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情。菩提是什么?菩提是你本有的,你到哪里求?本有去求不就头上安头,哪有这个道理!
释迦牟尼佛天天给人讲经说法,有没有说?没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妙!妙在这里。换句话说,修任何一个法门,都要守住清净平等觉,那就叫妙用。你学这个,我有求,我求阿弥陀佛,我求极乐世界,你心不清净了;求,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妙,那就高。形式上我要这样做,这样做法就是自利利他,让我内心的诚敬从我形相上表达出来,让别人都看到怎么修诚敬。释迦牟尼佛一生不都是给我们表法吗?从出生到八相成道,都是给我们表法的。你说他那个有还是没有?不能说他有,不能说他没有,你说他没有,他真做;你说他有,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他有在哪里?他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他又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有在哪里?这就是认识有无,而把认识有无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妙!真正会看的人看到一招,真妙!不是凡夫能想象得到,叫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一般人看不出来,明白的人看出来,妙。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