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学佛的利益
凡是学习一种学问,都期望对於自己是有利益的;如果没有利益,那又何必花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财力去学习,岂不是很冤枉?学佛也不能例外,当然对於自己是有利益的;但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有些不理解佛教的人,或以为学佛是无益的,佛教是教人消极厌世,不事生产,意志消沉,行为疏散而趋於颓废的。因此,造成他们对佛教的误解,憎厌了佛教,以为学了佛的人生是灰色的,青年人更不宜学佛,加深了佛教走上衰老的路线。於此,为说明学佛的意义和利益,以见学佛的好处。
一、激励意定向上
人生第一要事,应是使自己的意志向上,因一切伟大事业的开展,都是由意志坚决向上来决定,但意志能够向上,须经一番洗链,没有洗链的意志,不但不能坚决向上,而且是散漫无归的。因为是散漫无归,所以终是茫无目标地横冲直撞,犹如狂象或野马,不受羁制,危险万分。这在叔本华谓为「盲目的意志」,对它发出悲观的叹息,其实就是这种未曾洗链的意志。如果意志经过理智的洗链,宗教的薰陶,从修养中加以控制,那就不会走向下坡,不致於盲目、漫无程序而找不到归宿。佛教的要义,首先揭穿人生的真相,显出众生平等的原则,打破社会的阶级和不平等,使君民受化,上下翕和。在释迦牟尼佛未出世前的印度,婆罗门阶级统治社会,控制刹帝利族,鱼肉吠舍族,奴视首陀罗族,贵贱悬殊,赏罚不平,纯用愚民政策,剥削贱民,甚至贱民窃听经教,亦撄诛杀之罪。到释迦牟尼佛出现於世,才高唱人性平等,待遇平等,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矫正神权的迷信,打破印度社会的四姓阶级,把人民真正从ZHUAN制的镣铐中解救出来。因佛陀重视人类个性的自由发展,一切善恶生杀之权操诸自己,不是依靠神灵的判定与赏罚,自己精益求精便可向上爬,怠懒不务正业便会往下堕,所以贵如天帝,不求上进仍要堕落,贱如禽畜,逢时机方可向上翻身。在人类说,敏慧如舍利弗,钝拙如周梨盘特,只要自己努力,一样可以超凡入圣,给劣等民族以无限的激励而使之意志上进。故大庄严经转falun品说:「佛法大海,容纳百川,四河入海,同归一味。据戒先後,不在贵贱」。佛命难陀礼优婆离足,我慢山崩,地为震动。又佛成道後初次入宫觐父,父王见其带来之弟子,多从外道中改变信仰而来,又老又瘦又黑,乃选难陀等五百释种出家,使之侍佛左右。当时属於贱族的优婆离,感到自己身份太低不能学佛而悲哀涕泪,佛乃以平等心度之出家,因他勤苦修行,悟道反在难陀之先,而受到贵族出家的难陀礼足之敬。从这些地方,都可看出僧团中的平等制度,是能给予普通大众以无限的鼓励。一切因不如意而厌世的人们,意志消沉,出了家反而会勇敢起来,恢复了人生活跃的意趣,谁说学佛会厌世,会意志消沉呢?
二、调剂生活和谐
人类的生活,应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今人迷信科学,偏重物质:轻视精神,以为精神只不过是物质大脑(细胞)的反应。要是大脑坏了,什都完了,所以只求眼前物质的竞争胜利,生活过得舒适就好,至於生命在未来是否继续存在及因果报应的业力之说,都被否认,因此得势当权,横行无忌,造成世界的残酷斗争,使人民陷於水深火热之中,受到无量的痛苦。
其实呢,物质享受的满足,只可视为人类生活的一面,决不能视作全体;人类另一面的生活享受,应是精神的安定力。当物质生活失却效用时,那时如无精神的享受,人类就会陷入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如一对对物质享受穷极奢华的富贵夫妇,因为独生的爱儿夭折,刺激过度,心理激变,精神就会发狂,那时非物质享受不足,实是精神不够安定,因此觉得生活不下去。这时需要有一种宗教信仰,来安定他的精神,维持他的生命,不致於走上自杀之途。他如政治失意、军事失败、商业破产、情场失恋、名誉损害、家庭失和等等,非寄予宗教信仰,不能再安定他们的精神,救济他们脱离苦海。而尤以佛教说明人生的世相无常,苦空无我,以及因果报应之理,更可以排解精神上的苦闷,使之重新安定下来,过著调和的生活。
佛世时有一个妇人死了爱儿,狂哭发颠,佛怜而救之,叫她去向人家借火,借得火来,儿便可救;但借火给她的人家;家中必须从未死过人,否则取来的火是无效的。妇人依命借火,家家都说有死过人,因自祖宗以来,从无不死之家。妇人借不到火,归来向佛禀白原因,佛乃乘机晓之曰:既然从来无不死之人,那你何必为儿死太过悲伤,须知人从善恶因果的业报中来,富贵寿夭,皆有一定,悲伤无益,徒然自苦。妇人因此悟道,心安理得,到绝望时也不致於自杀,而能重新过其安和的生活。这便是佛教救了她,也见得佛教在精神方面,会给予人生生活无限的安定力量。
三、预防身心过犯
犯罪,是一个极不名誉,也极不好听的名词,谁都不愿意听,谁都爱惜名誉,不愿自己犯罪;但一个人生在社会,亦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过错。试问在人类中,能有几多健全而不犯罪的人?若依佛法说,更难觅得不犯罪的人,因佛说一个人在起心动念之间,都不免要犯罪的,纵使你在行为上不犯罪,而你在思想的心念之间,打著自私的妄想,或侵损他人的念头,都是属於罪行。何况人多数是意志薄弱,自觉力和自治力不移,禁不起环境的诱huo,以致犯了罪。但这犯罪,也不是专指下流社会那些无理性的人的犯罪,就是中流社会,上流社会的人,感情蒙蔽了理智的眼睛,还是一样要犯罪。国家为了防止犯罪,才订立法律来制裁。如不禁烟,则鸦片、吗啡、红丸、白面之流,势必肆无忌惮。如不防盗,则抢劫、绑票、小偷、扒手之类,亦必更形猖狂。其他如好声者迷於舞,好色者迷於嫖,好货者迷於财,好饮者迷於酒,好博者迷於赌,无一不是引人犯罪的行为,修养不够,不能自制,难免被卷入漩涡,弄到丧身害命。因此需要预防,社会乃有法律的条文和宗教的道德规则,使人先於精神上有所警诫,然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犯过。佛教对於预防过失的具体方法,是在身囗意三业上论定,认为预防意业的思想犯罪,比预防身囗二业的行为犯罪还要重要,如果先控制了意业的思想,身囗的行为就不会过於放肆,所谓「擒贼先擒王」,正是澄本清源的方法。国家之法律,只制裁其犯罪以後之行为,未能於事前先加预防,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宗教的道德律,先制其精神,根除其心理上的病源,先作未雨绸缪,不因临渴掘井,才是预防犯过的最好法子。复次,佛教规范人类的道德律,在五戒十善,既防身囗犯罪,所谓防微杜渐,无所不至。故宋仁宗尝问文彦博治国之法,文彦博答以最好方法,莫过受五戒、持十善,盖一家行五戒十善则家治,一村行五戒十善则村治,一国行五戒十善则国治,如此则不须法律,亦可坐享江山的太平。仁宗认为至善之论。可见佛教的道德善法,实为预防身心犯过的阿伽陀药。
四、需要外力援助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一生的成就,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整个社会外力来助成。如学生读书,把功课搞得滚瓜烂熟,虽然全靠自己的痛下工夫,但如果没有学者编辑课本,先生教授知识,自己的读书就无所凭藉,也不能得通各门的学识。又如吃饭,这煮成饭的米,是由农夫种植而来的,中间又经过许多人工善巧的筛制烹调,我们才有饭吃,可见有饭吃亦是全赖外力的助成,不是一个人什都可包办得了的。现在讲到学佛的好处,亦是等於说多得一种外力,来帮助我们道业的成功。我们认为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模范对象,他不但具足智慧,亦具足威德神力。他的智慧固可以启发我们的思想,他的威德神力,更可以助我们所求的希愿,所做的事情,达到成功。例如我们要环游世界,必须藉轮船、火车、飞机来做交通工具,才能达到环游的目的,决不能光靠自己两条腿,就能跑遍全世界。或即使有给你跑遍世界的可能,但你也不能担保在中途自己不发生危险,或因生命短促,路途太长,未曾成功,而身先死。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靠飞机、火车、轮船的外力来援助,使自己很快地到达目的,而且危险也较少。我们学佛,希望佛的威德神力来护佑我,来援助我,其道理也是如批。
五、解脱人生桎梏
人生有许多不自由的束缚,好像上了一重枷锁。这枷锁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枷锁,如人事的缠绕、家庭儿女的拖累等等,困缚了自己的身子,把自己桎梏起来,一点也不得自由。无形的枷锁,是精神上的困惑,如知识学问上对於人生许多问题未能解决,许多从精神上「求不得苦」的烦恼,都成了无形的桎梏。人生有这两种枷锁桎梏著,所以时时会感到苦闷,而想寻求解脱的方法。
佛法,就是解脱人生从环境而来的苦闷的最好方法。它的道理,说明人生是缘起性空,一切现象,都是苦空无常无我,无时不在生灭的变幻,如浮沫泡影,毫无实在性可得,叫我们看得透彻点、要放下,不要太执著、太认真,以免搞出许多乱子,来自己桎梏自己,那是愚人的事,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佛教教人看破现实,断惑证真,达到超世的解脱,才算究竟的解除桎梏人生的枷锁。超世的解脱有两种,是我空的解脱,和法空的解脱。前者是小乘的解脱,後者是大乘的解脱;达到小乘我空的解脱,对於人生从现象中所生的一切有形的枷锁,皆可消除了;若达到大乘法空的解脱,则一切从精神上所起的无形的烦恼枷锁,亦都可以解除,而以解脱至圆证佛果为究竟。到这时,人生一切桎梏,都可解除净尽,从自己个性中开展出一个自在光明的新天地!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