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在线网

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

发布时间:2023-02-21 17:45:33作者:准提咒在线网

  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

  文珠法师讲述

  1995年4月于香港沙田政府大会堂演奏厅

  世界和平

  忏悔业障

  自求多福

  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亦是人类一致的希望。可惜,自古至今,人的心愿都无法实现。特别是现在,呈现世界各地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的火焰;即使没有战事的地方,也酝藏著无限的杀机,时刻都在备战的紧张状态中。为甚么?问题的结惩何在?是极其值得我们研究的。现在,可分三点来讨论:

  一、和平的意义

  在字面解释,和是和合,和谐,和顺,和睦。平是平安,平静,平等,平定。意思是人类在平等待遇的环境中,过著平安平定的生活,每个人内心都能心平气静,和谐和乐,不被他人侵犯,不受政治逼害,不受战争威胁,自由自在,安居乐业,就是和平。所以,和平是幸福平安的象征,是自由自主的标帜,是世界人类和平共处,共存共荣的实现;当然也是世界人类共同追求之目的。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原因何在?一言蔽之,不外人心太坏,坏在那里,坏在人心充满贪嗔痴慢疑恶见种种毛病,导致种种不道德的行为,结果,制造战争,破坏和平,致使一部人类史,变成一部血淋淋的斗争史。

  二、不和平的因素

  可以说,人类世界,不和不平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心充满贪、嗔、痴、慢、疑、恶见。现分述如下:

  (一)贪无厌足

  贪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毛病,亦是人求生存的本能。人为求生存,争取衣食御寒充饥;营造房屋,以防风雨;疏导交通,方便营业;理所当然,无可厚非。可惜人心共同的弱点是贪无厌足。衣要高贵华丽,时髦新潮;食要美味可口,高级营养;住要高楼大厦,环境幽美;行要名牌汽车,私家飞机、游艇。衣、食、住、行,样样讲究,在在需财,非努力发展经济来源,尽力争取大量金钱不可。

  据说:古时有二人结伴出外营商,夜宿古庙,无意中发现地洞中藏有多金,理应平均分享,但由于贪心,各怀鬼胎。甲说:由于城皇爷的保祐,我们才发现多金,理应买些三牲酒礼来拜祭,于时到市场去购买祭品,同时买些毒药,放在食物中,预备毒死同伴,独占黄金。某乙也乘某甲离开时,找得利斧一柄,当某甲回来,向庙神叩头拜祭时,一斧斫下,某甲立即身首异处,死于非命。当某乙独取黄金,准备离去时,看见祭坛上的酒肉,顿感饥饿,独自进食,结果也毒发身亡。后来,空中飞鸟,因啄食余肉,亦中毒而死。所以说:‘人为财死,乌为食亡。’

  其实,金钱并非万能,世上很多东西并非金钱可能买到,而世上拥有大量金钱的富豪,亦不一定快乐。可惜世人往往财迷心窍,为了满足金钱的占有,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所以莎士比亚说:‘黄金对于人的灵魂,较诸任何毒药更毒。而且它在这个邪恶的世界上,杀人最多。’何况人的贪心,不止于金钱的占有,除了追求金钱之外,还贪名,贪利,贪食,贪睡,贪物质占有,贪权力扩张,贪地位升高,贪色情享受;无止境的贪,无厌足的贪。

  由于人的贪心,不断伸展,势必导致人与人争,家与家争,国与国争。荀子曰:‘人不能无欲,欲而不得必争,争必乱。’阿含经说:‘以欲为本,母共子诤,子共母争,父子兄弟亲属,展转共争。’又说:‘以欲为本,王王共争,民民共争,国国共争。’征之事实,世间父子相争,兄弟相残,夫妻反目,朋友成仇,无一不是因利害冲突而起。由于人的贪欲无穷,而世界物资有限,结果,失望的多,满足的少。当人失望时,悲观、愤怒、怨恨、敌对、种种不良的心理,不平的情绪,皆随之而来。使人内心烦躁不安,表露于言语、行为,自然不和不平,处处散发争端,在在妒忌破坏,陷人生于苦恼,导社会于混乱。所以法华经说:‘诸苦所困,贪欲为本。’增一阿含经亦说:‘欲生诸烦恼,欲是生死本。’可知人心贪无厌足,不仅是生死根本,亦是破坏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二)嗔恨妒忌

  嗔恨,是人心最恶毒的毛病,能违害慈悲,损恼自他,为害甚大。人因逆境,心生嗔恨,内心烦躁不安,毒火攻心,非置对于方死地不可。社会上很多残杀,谋杀,凶杀,甚至发生碎尸,炸尸,食尸,种种恐怖的罪恶行为,皆由人心嗔恨愤怒所致。所以佛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又说:‘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何止障碍自己前途,烧毁所有善根,同时阻止社会和睦,破坏世界和平。因为嗔恨,往往加深人间仇恨,使人际关系恶化,使国际关系充满暴力。世界各地种种破坏性颠覆性活动,皆由人心嗔恨妒忌所致;所以嗔恨妒忌,亦是破坏世界和平因素之一。

  (三)愚痴错觉

  人因缺乏智慧,愚痴无知,错认无常、苦、空的四大假我为真我,产生我见,我爱,我慢的固执。在自我的错觉中,幽禁人性,迷失佛性,使高贵人生陷于苦恼深渊,常在无明烦恼黑夜中摸索,只知有我,不知有人。为我而贪,而嗔,不明真理,不服真理,不讲道德,不尚正义,唯利是视,身则杀、盗、淫,口则妄言绮语,今日世界局面的混乱、不安,而国际间各怀鬼胎,互相猜忌,怀疑,奸诈,欺骗,实是人类前途的致命伤。若想实现世界和平,非取消人心的怀疑,建立信用,共谋发展不可。

  (四)互不尊重

  人因愚痴错觉,固执我见,处世做事,每以自我为中心。在不知不觉中,抬高自己,轻慢他人,引生偏见,不喜他善,不耐他荣,妒忌心生,谗害妒谤,致使人间,不能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以我慢与偏见,表面看来,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似不重要,其实,正是人间争执的导火线。人间很多灾难,皆因我慢而来。因为我慢的人,领袖欲、占有欲、支配欲,都特别强,事无大小,总希望他人屈服。例如:家庭中丈夫总希望妻子服从自己,而妻子亦希望丈夫尊重自己的意见。若然彼此都固执己见,难免发生争执,使家庭产生不协调的气氛,甚至导致婚姻破裂。今日社会很多家庭纠纷,妻离子散,皆因组织家庭的成员,都狂妄自大,不肯尊重对方所致。

  又如社会团体,或国家首长开会,目的是听取他人的意见,以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可是,当彼此意见不能一致时,我慢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对,希望所有人都迁就自己,服从自己,不肯检讨,不受规劝。若然彼此都固执,必然产生不和不平的结果,甚而演变成权力的斗争。很多社团的人事不和,以及世界各地内乱或政变,皆与我慢和偏见有关。所以人的我慢与偏见不除,无论是家庭、是社会、或是世界,都无法实现和平。

  (五)互不信任

  人心除了骄傲与偏见,还有一种对事怀疑不决,对人不肯信任的毛病。遇事既然不能当机立断,又不肯信任他人,使自己陷于迷惑的阴沟中,无法辨别应走的方向,更无法理解人生应尽的责任,妨碍进步,迷失自己。甚或因狐疑不决,造成思想的混乱与错觉,怀疑真理,不信真理,或盲从跟进,不知不觉,走向罪恶,误入歧途,致使人的精神道德日趋没落,人的言行,决乏信用。今日世界,局面混乱不安,国际关系,彼此猜忌,互不信任,实非人类前途之福。是以若想实现一世界和平,非取消人心的怀疑,建立信用,共谋发展不可。

  (六)见解邪恶

  由于人心充满贪、嗔、痴、慢、疑种种邪恶心理,形成见解上的邪恶,产生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以及戒禁取见。

  身见,是对人体坚执为我的成见。本来,人体是由四大五蕴种种因缘条件组合的假形像而已,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原无实我;至于人类所占有的一切物质,更是无常败坏,幻妄不实。可惜众生不知因缘生法,缘起性空,内执四大组合的色身为自我,外执生灭无常之物为我所有。附我者荣,违我者辱,甚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此我见由身而生,故名身见。

  边见,是偏于断见或常见的一边。因人无法理解人生的真相,每以为人死如灯灭,故说只有今生,没有来世。所以无需负生前行为的责任,是属于断见。或有人认为人死为人,畜死为畜,一切生命,死后复生,永远循环不息是属于常见。实则,六道众生由业力所牵,互为人畜,或升或沉,皆凭人生前所作善恶业力所驱驶。

  如佛弟子中受天人供养第一的憍梵波提,过去生中,出家为小沙弥,因讥笑老比丘食时,如牛吃草,由此口业,堕落五百世受牛身之报。因曾出家持戒修福,虽堕牛身,亦贵为牛王。后因追求水草,右绕精舍而行,见佛像庄严,生欢喜心,乘此福报,口业报尽,转生为人,得见释尊,从佛出家,速证圣果。但仍有牛嚼草的习气,佛恐其在人间受供,不知者又造口业,故遣其常居天宫,受天人供养,由此证明,人畜之身,皆随业力而转。

  邪见,是一种违背真理,歪曲事实的邪恶见解。人因不解宇宙真理,不明因果法则,不信六道轮回之说,故谤无因果。如唯物论者,认为宇宙不过是一所宠大的工厂,人类则如工厂内部机器;又如有些宗教,认为宇宙万有皆是神的作品,一切皆由神主宰,信之,敬之,可以上升天堂,不信不敬,必堕地狱。这种拨无因果的邪知谬解,自误误人,故名恶见。实则,人之所以上天堂,落地狱,或为鬼为畜,全是个人善恶行为做作的结果。有如是因,必招如是果。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

  中国宋朝嘉州有一高僧,时常喜欢劝人设罗汉斋供众,是以嘉州居民,皆称他为常罗汉。嘉州有一杨姓老妇,喜欢吃鸡,一生所杀鸡只数以千计。死后,儿子请道士为他念经超度,刚开始,常罗汉即不请自来说:‘我来为你们超度\’。因被请入中堂,既不念经,也不拜祭,唯叫人到东街某店,把一只花色雌鸡买来杀食,吃完即走。当晚,东街的鸡鸭店主人,及杨家儿媳,皆梦见老妇人来道谢,说他生前杀业太重,死后已投生为鸡,幸得常罗汉为她忏悔业障,现已脱离畜生之身云云。自此,嘉州人争相聘请常罗汉作佛事,但常罗汉不一定答允,于绍兴末年圆寂,肉身不坏。

  又中国清朝大业年间,有一位行坚法师,一日行经泰山,天色已晚,到山狱庙投宿。庙祝说:这里无房舍设备,唯有走廊可以栖身,但来此停留的人,在一夜间,都中邪遭殃,你不怕,就到里面好了。坚法师入,在走廊打坐,一更时分,忽闻环佩叮当之声,出来一位衣冠华丽的岳神,还有众多部从随后,向坚师合掌作礼。师言:‘闻宿此者皆死,是否檀越所害?’神言:‘彼闻我声,见我形,自生恐怖而死,非我杀害。’师问:‘世传泰山岳神治鬼,是否属实?’神答:‘弟子福薄,正主持此事。’师言:‘我有两位出家同学已死,不知他们现在何处?’神问姓名,翻阅部册言:‘一已转生为人,一现在地狱受苦。’随即带坚师到一地狱,见一人在火光中惨叫,已血肉焦臭,不成人形。坚师欲救同学出苦,岳神说:‘可替他做写经功德,或可免苦。’天亮,庙祝见坚师未死,殊感意外,坚师也不多言,赶回寺中,写法华经。

  一个月后,写好带来狱庙,岳神晚上又来相见,欢喜作礼。师说:‘经已写好,特为救赎同学而来。’神说:‘弟子已知禅师写经,当刚开始写经题时,彼僧已脱苦,现已转生人间去,此处不清净,不宜安经,请师带回寺中供养……。’以上所录,都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至于六道轮回之事实,古今记载传说的事实甚多,岂可邪见,拨无因果?

  见取见,属于强烈的主观。狂妄自大的人,每以自己见解为是,而斥他人非,人间一切是非争执,皆随之而来。故坚执己见,又名见取见,属于恶见之一。

  戒禁取见,是属于外道邪教的思想与言行。外道们不信因果,不识邪正,加以利欲薰心,每为满足个人的领袖欲,支配欲,而标奇立异,仅凭个人错觉,创立邪教,愚惑无知,以不合情理的教条,强人遵守,导人迷信,名戒禁取见;如佛在世时,印度所流行的九十六种外道。又如目前世界各地所流行各种邪知邪见的宗教。或利用咒术杀人;或主张种族歧视,鼓励民族斗争;或利用宗教,激发反叛情绪,策动战争。种种邪行,何止令人迷失心智,且给人类制造无比灾难。所以戒禁取见,是恶见中的恶见。这种以歧途为正轨,以束缚为解脱的邪思邪行,简直是人类思想的鸦片,是破坏人类幸福的恶魔,扰乱人心,毁灭和平的武器。由于人心贪无厌足,嗔恨妒忌,愚痴错觉,互不尊重;互不信赖,加以见解邪恶,致使人的四周,危机四伏,世界各地,战火弥漫,环境恶劣如斯,怎能实现和平?

  三、和平的实现

  我们欲想世界和平,唯一方法是运用佛法来清洁人心,治理人贪、嗔、痴、慢、疑、邪见种种心理毛病。现分述如下:

  (一)以弘愿代替贪欲

  弘愿,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志愿。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自利是智慧的开发,深知五欲过患,不为贪求满足私欲而损人利己;利他是助人的美德,愿意舍己为人,布施修福,对治悭贪。如果社会群聚都能学佛,以佛道无上誓愿成,为自利目标;以众生无边誓愿度,为利他愿行;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净化身心的圣药;以烦恼无尽誓愿断,为进趣佛道,提升自己的阶梯;以寡欲知足代替物质贪欲;以修心圣道代替男女爱欲;以净化身心,代替家族繁荣情欲;以克制自己,服务大众,代替个人虚荣欲;以大公无私,平等饶益,代替支配他人的领袖欲。使自己在利他行为中,完成自利功德,达到烦恼无尽誓愿断之目的。像诸佛菩萨一样,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一己求安乐,深入人间,悲心救苦,贡献自己的财力、物力、智力、体力、则人间何来斗争?怎不和平?

  (二)以慈悲止息嗔恨

  慈悲的定义,是拔苦予乐。故大智度论说:‘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因为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是情理统一,悲智双运。以其悲中有智,故能在情感高张的同时,提高理智,控制情绪盲目的冲动,不致嗔恨妒忌,反而能容忍、宽恕,减少烦恼,解除痛苦,还能进而拔除一切众生因烦恼而招致的无量痛苦。以其智中有悲,当理智提高的同时,又能运用情感,扩大爱心,给予一切人物质的救济,真理的快乐。如果人皆学佛的慈悲,使自己理智与情感平衡发展,必能扩展人心的挚爱,孕育容忍宽恕的美德,止息嗔心,溶化仇恨,离苦得乐。

  今日人类不能互爱互助,反而互怨互恨,互相残杀,使人在生理与心理苦恼逼迫的同时,还要承受人为的灾害,皆因人心欠缺慈悲之过。

  今日社会,不能和谐共处,共存共荣,反而互相奸害馋谤,中伤破坏,使人在自然界逼害之外,还要接受人事界的冲击,皆因社会欠缺慈悲之过。

  今日世界不能和衷共济,互惠互利,反而互相侵犯,互相斗争,使人类除了天灾人祸逼害,还要接受战争洗礼,死亡威胁,皆因世界欠缺慈悲之过。因此,我们欲想人类互爱互助,社会共存共荣,世界和平安宁,非运用佛的慈悲,来止息人心的嗔火,化解人间的仇恨不可。

  (三)以智慧破除愚痴

  佛的智慧,不但理解宇宙原理,洞悉人生真相,还能透视虚妄的现象,亲证本体的真实。研究佛学,可以发掘人性本觉的智慧,使人了解人生,不生我法二执,可以破除人因迷理而起的根本无明烦恼;信受佛法,明白因果法则,认识世间事物,缘起性空,不生邪见,不起邪行,可以消灭人因迷事而起的枝末无明烦恼;使佛性出缠,智光显现,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不再因无明烦恼扰乱自他,作诸恶业,流转生死;更不会因愚痴无知,顺境生贪,逆境起嗔,自害害人,反而能放弃我爱、我慢、我见的固执,激发无我大悲的精神,去利己利人。

  因为内心充满智慧的人,深知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绝对息息相关;人心健康,然后社会健康,社会安定,人的生活才能安定;所以人有责任维持社会秩序,也有义务推展社会福利。故能本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为社区福利而工作,为负起人生责任与义务而努力,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

  (四)以随喜降伏我慢

  人因我慢贡高的心理病态,往往‘己不修而恶人之修\’,不喜他善,不耐他荣,令社会出现‘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颠倒现象。结果,阻止人行善,障碍社会进步,直接间接破坏人间和平。所以佛教提倡随喜功德的心意,不仅随喜诸佛菩萨及二乘圣人所修所证的出世功德;同时随喜六道众生所有功德。因为人间天上,奉行佛法,持戒修福,固然是功德;地狱众生,受苦时心生悔恨,亦是功德。鬼道众生,闻法护法,是功德;畜生道中,牛能耕田,马能拉车,犬守夜,鸡司晨,蜜蜂合作,蚂蚁团结,无一不是功德。

  至于人类,智慧不同,出生环境,教育程度,德性修养,工作经验都不同,故其功德大小不一。他人胜己,固然应恭敬尊重,随喜学习;若己胜他,亦要谦逊礼让。当知一山还有一山高,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怎可以狂妄自大,恃己凌人?可惜人因固执己见,不肯服输,明明不懂,却不肯受人指导,明明不对,为了面子,也要力争;。殊不知争辩愈烈,结怨愈深,每使人生如战场,时刻都在斗争中。若能学佛,以随喜之心,做人处世,自可降伏我慢,建立互相尊重,礼让的美德。取消人间不和不平的气氛。

  (五)以正信断除疑惑

  疑惑,本身不是罪过.但人因有疑惑之心,不信真理,不能当机立断,反被人利用,误入歧途,为邪人邪事见证,就是罪过。特别是有人利用宗教名义,迷惑无知,主张种族歧视,鼓励仇恨,策动战争,美其名曰圣战,实则残杀异己同胞,真是罪过。例如中东犹太教徒与回教徒的战争,又如古巴海地流行一种利用邪术,置人于死地的邪教,还有魔教杀人食人,恶毒行为,岂仅导人迷信,简直导人走向罪恶与死亡。所以,我们要澄清人类思想的混乱,纠正人类知识的错误,使人过著正觉合理的生活,非正信三宝不可。

  若然人皆信仰三宝,而且是真信,诚信,正信,了解佛法,实践佛法的信。自然可以开发正智,点燃心灯,认识人生意义,负起人生责任,确立目标,坚定立场,远离邪恶,止于至善,甚至停止战争,实现和平。

  (六)以因果对治恶见

  人有恶见,皆因不知业感缘起的真理。业是甚么?梵文羯磨,译名造作。有形的造作,是身体行动与语言表达。无形的造作,是内心意识的活动。人在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活动,无论是善恶,都能形成一种潜伏在识心中,作为引生同类果报的力量,佛教名之为业力,或业种子。如植物种子,凭值外界水土阳光肥料种种助缘,自然发芽、开花、结果。人的生命亦然,由过去身口意三业所作或善或恶的业种子为因,配合父母的助缘,而产生现世或苦或乐的生命,谓之业感缘起。宇宙万有,因由业感缘起,故人一生的际遇,贫富贵贱,寿夭得失,皆由个人业力使然。

  过去中国安徽省,安庆县,迎江寺有一位老实修行的香灯师。一日,看见一位气派不凡的人走入大殿,后面还有十几个随从呢!但老实的香灯师,心不扳缘,仍在走廊上经行念佛,不上前招呼。来人怪香灯师无礼,见了县官大人,也不招呼,竟叫左右,打他三十大板。之后,县官心生悔意,并可怜他年老还要当职,想建造一间静室供养他。香灯师无故捱打,岂敢受县官大人供养?幸该寺住持修行致通,力劝香灯师去受供养,以了结一段因缘。

  原来三十年前,有一天,香灯师在吃饼,一只狗走来,想讨饼吃。当时,香灯师年少气盛,不肯施食,反而踢狗一脚。后来悔恨,向狗忏悔,并给半饼喂狗。狗在寺中天天闻人诵经念佛,灭罪生福,报尽转身为人,贵为县官。由于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半饼三年粮,是善报;一脚三十板,是恶报,非受不可。

  此故事不但说明业感缘起,因果循环,还说明众生六道升沉,随业受报。我们明白业感缘起之理,知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一切无常,自可取消因我而起的身见。我们深信因果,善恶报应,贫富苦乐,皆自作自受,自可取消拨无因果的邪见。知六道众生,轮回不息,非断非常,自可取消或断或常的边身;知意识错觉,颠倒梦想,不生执著,就可以取消见取见;知业力主宰人间祸福,而止恶修善,不作无益苦行,就可以取消戒禁取见。如是恶见尽消,知见正确,善根增长,不贪,不嗔,不痴,不我慢贡高,不怀疑真理,不生恶见。由个人内心的清净无染,和谐和平,而策动行为的端正,实行和谐和平,则我们的世界,也就自然和谐和平。

  所以,各位,我们现在的结论是:目前世界战争不息,今日社会罪恶日增,人生苦恼,无穷无尽,皆因作为社令单位,组织世界基层的人类内心贪无厌足,嗔恨妒忌,愚痴错觉,互不尊重,互不信赖,加以邪见、恶见的结果。我们欲想止息战争,取消罪恶,拯救人类的不幸,诚应信佛学佛。学佛的智慧,实践佛的慈悲,转移人的贪心、嗔心与痴心,取消人的傲慢、邪见与恶见,提升人类的品质,促进人类互爱互助,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美德。然则,何止可以实现世界和平,同时可能建立人类永久性的和平。

  如果香港居民都能学佛的慈悲,运用佛的智慧,放弃个人私欲,化解仇恨,随喜功德,互爱互助,共同为争取更好的明天,而衷诚合作,则不但九七可平安度过,且今后前程光明远大,福乐无可限量,这是本人的希望,也是衷诚的祝福。

  忏悔业障

  各位,昨天讲到运用佛法,消除人心贪嗔痴种种不良心理病态,自可取消社会罪恶,促进世界和平,只是就人今生行为的善因善果而言。但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使今生止恶行善,但多生多世前由贪嗔痴所作种种恶业未消,仍然会招致种种苦恼与不幸,破坏幸福,障碍世界和平。因此,今天特别提出‘忏悔业障\’的问题,与各位讨论。忏悔业障,可分为三点说明:

  一、忏悔的重要

  忏悔二字,出自佛经,梵文忏摩,意译忍恕,即请求他人,容忍宽恕自己的过失。华言悔,是悔恨,悔改,属于一种追悔罪过,立志改往修来的心意,华梵兼举,合名忏悔。

  人的一生无论是在思想、语言、或行动各方面,都不可能纯善无恶,绝对无错,除非圣人再来,或可例外。特别是当人受到环境冲击,或事业上发生利害冲突时,往往丧失理智,做出不可理喻的错事。即使能逃避法律裁判,亦难免受良心责备,遗憾终生,后悔莫及。若有机会接受善知识的劝导,说罪忏悔,何止解除心中郁结,还可灭罪生福,身心舒畅。

  或有人说:我自少家教森严,品行良好;长大成人,亦能奉公守法,从不犯罪,何用忏悔?或说:我一生乐善好施,从来不作亏心事,又何必忏悔?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我们生长在多灾多难的时代,厕身于复杂的环境中,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受到环境及他人影响,很可能做出直接或间接对他人有害无益的事而不自觉。凡损害他人的事,就是罪过,都应忏悔。何况我们多生多世以来,由贪、嗔、痴等不良心理驱使,亦可能作出种种恼乱他人的恶业,致使三世因果循环不已,六道轮迥,生死不息。虽然今生自问行为光明磊落,无愧于心,但谁能保证自己宿生不曾作恶?若不忏悔宿业,势必从迷积迷,罪过日深,如人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例如:小孩无知,犯了错误,若肯接受父母师长教导,改过自新,从此立品励行,则其前途必然远大。若不肯悔改,任性妄为,势必沦为问题少年;何止自毁前程,抑亦遗害社会,可知忏悔对儿童,非常重要。

  一般青年或因无知,或受环境感染,一时糊涂,触犯法纪,或使用暴力,危害治安。若能及时醒觉,痛改前非,誓不再犯,自此发奋自强,立德立业,则不失为良好公民,社会中坚;否则,不受规劝,不知悔改,丧德败行,无恶不作,何止要受法律惩罚,还要接受因果报应,所以忏悔,对青年人亦非常要。

  至于老年人,更要检讨自己一生所作所为是否出错?若能做到清夜抚心,自问无愧,固然可以心安理得;若因年少无知,曾经闯祸作孽,就应把握残生,赶紧忏悔。否则‘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将悔之已晚。所以,忏悔对老年人言,更加重要。

  可以说:忏悔是青少年洗除心垢的强力清洁剂;忏悔是成年人敦品励行孕育新生的高级营养素;忏悔是老年人抛弃罪恶,创造未来幸福生命的指南针,亦是全人类灭罪生福、离苦得乐的无上法宝,是六道众生,自救自拔,寻求解脱的主要力量。

  从前有个青年,时常喜欢提出很多古怪的问题来考验师傅的智慧,但每次师傅的回答,都令他敬佩不已。有一次,他在郊外旅行,看见一只牛,在一棵大树下,无论向左转,或向右转,都无法摆脱绳子的束缚。他想,这次师傅不在场,一定无法回答我的问题。于是他跑去问师傅:‘如何是团团转?’师傅说:‘只因绳不断。\’青年人简直怀疑师傅有天眼通,不然,怎知道是因绳不断呢?

  师傅说:你见的是事,我答的是理。因为六道众生,被烦恼所牵,业绳所缚,轮回生死不息。若非诚心忏悔业障,誓不再造,是无法截断恶业绳索的束缚,将永困三界生死轮转。由是可知,忏悔对于六道众生的重要,所以佛在业报差别经中说:‘若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不更造,能拔根本罪。’又在心地观经说:‘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灭。’

  二、忏悔的方法

  忏悔的方法很多,现分述如下:

  (一)二种忏悔

  一是事忏、凡决心忏悔业障的人,应先洁其心,净其意,三业恭敬至诚,对被伤害的人,或对佛菩萨圣像前,披露罪过,陈说己非,表示悔意,求乞对方原谅宽恕自己的过失,并誓不再犯。或依古德所编制的各种忏悔法仪,顶礼受持,求佛菩萨,慈悲摄受,以消除多生多世,因身口意三业所犯之罪,著重于形式及行动的表达,故名事忏。

  二是理忏、端坐观心,知罪性空,不生执著,罪福之相,因而舍妄念,证实相理。所谓‘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皆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二)三种忏悔

  一是作法忏、依法如仪,胡跪合掌,以清净身心,在三宝前说罪忏悔,誓不再犯,能灭犯戒之罪。

  二是取相忏、心运忏悔之想,求佛菩萨慈悲摄受,感佛菩萨,现身摩顶,以求感应,能灭烦恼罪。或选一种忏法,如大悲忏,净土忏,水忏或梁皇忏等,定期于一七日,或三七日中,专心一意,如法修持,忏悔宿业,期感瑞应,名取相忏。

  三实相忏,正心端坐,摒除妄念,观无生法,念实相理,知罪性空,不生执著,故观普贤经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前二种是事忏,后一种属理忏。

  (三)五种忏悔法

  五种忏悔法,又名刹利居士忏悔法,是佛在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为在家居士所说。在家佛弟子,无论贵为国王,大臣,或贱如贫民,若因贪嗔痴,作五逆十恶罪,或毁谤三宝,果报必堕三恶道。自救之法,是正心诚意,忏悔业障,力求止恶修善;不谤三宝,反而恭敬供养三宝;不毁正法,反而弘扬佛法;不障人出家修行,且恭敬供养;不但读诵大乘经典,进而思惟第一义,实行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助长菩提,生菩萨法,是名第一忏悔法。

  其次是孝顺父母,恭敬供养师长,是名第二忏悔法。

  ‘以正法治世,不邪枉人民’是名第三忏悔法。正法,指合情合理的法律,是适应时代环境,适应民生需要,又能维持秩序,令人安居乐业的法律。否则,身为国王,或执政长官,施行苛政,提倡邪见,或自我膨胀,专权横蛮,或贪赃枉法,或枉杀无事,必受恶报,故应反省自责,诚心忏悔。

  ‘于六斋日,敕令管辖区域力所及处,实行不杀’名第四忏悔法。斋,指过午不食,或八关斋戒。六斋日,指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等六天。四天王巡视人间,或遣王太子下凡,纪录人间善恶,作为赏善罚恶的依据。诸恶鬼神,亦于此六日伺机害人,主使疾疫、凶衰、扰乱人间。若人能于此六日,持斋持戒,修善作福,当令诸天欢喜,降福人间;鬼不得其便,自可消灾解难,遇祸成祥。至于国家主管,更应于此六斋日,在自己权力所及地方,禁止民间杀生、食肉,以此功德,消除宿世杀业。

  ‘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种不灭。’名第五种忏悔法。世事有因必有果,果必由因。如涅槃经憍陈如品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莫及。’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前生所作一切善恶行为,固然可以影响今世运程,而今生行为好坏,又能引生未来果报体的苦乐,故因果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束,今生作者是。’若想离苦得乐,世世生生,幸福如意,当深信因果,止息妄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一实道\’,指一乘真实之道,亦即是深信‘众生佛性本具,平等真实。’循此进修,必成佛道。

  ‘佛种不灭\’,意是指极恶众生,虽断善根,但佛性不灭,因缘具足,仍然可以成佛。凡能发大乘心,读诵大乘经典,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种不灭,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者,皆名第五种忏悔法。

  如佛灭度后一百年间,印度出现一位阿育王,自少性情残暴好杀,父王驾崩,杀兄自封为王,任意杀害异母兄弟,及诸大臣;。又听耆利言而造人间地狱,枉杀无辜。后因为海比丘的感化.发露忏悔,皈依三宝,兴隆佛法。在自己领土内,建八万四千佛寺,并造八万四千宝塔,供养佛舍利,自此以正法治世,亦不再枉杀无辜,即实行第五种忏悔法。

  (四)六根忏悔法

  六根忏悔法,出自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六根,指人耳、鼻、舌、身、意等器官,人生于世,六根具足,原是福报。可惜世人,不识运用六根功能,作有益自他的事业,反而眼贪好色,耳贪好声,鼻贪好香,舌贪好味,身贪好触,意贪快乐的享受。在六根贪恋六尘的迷网中,嗔恨妒忌,憍慢邪见,种种不良心理,随之而生。结果策动身口,走向罪恶,杀盗淫妄,胡作非为。既作恶因,当感恶报,是以流转六道,生死不息。普贤菩萨愍念众生,教授六根忏悔方法:

  (1)忏悔眼根罪法

  众生眼根贪恋的对象是色尘,色有内外之分,内色指众生内在果报的色身,外色指外界色、香、味、触等尘境。无论因贪内色引生男女色情爱欲之想,或贪外色而追求名利财富,皆能障蔽佛性,丧失理智,颠倒行事,作诸恶业。特别是贪恋色情,更是为患无穷。如楞严经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正常婚姻关系,都是生死根本,何况因贪色而邪淫、非礼、强奸、谋杀,更是罪大恶极。所以说:‘万恶淫为首\’。至于贪图外色享受,贪而不得必争,争必乱;小则破坏家庭,扰乱社会治安,大则导致世界战争。如是由业感果,世世生生,彼此互怨互恨,互相侵犯,互相杀戳。故普贤菩萨教导众生,于诸佛前,发露眼根所作众罪,诚心忏悔,誓不再犯。

  (2)忏悔耳根罪法

  人的耳根,所对不出声尘。声有有情声、无情声,可意声及不可意声等四种。可意声,令人闻之心情喜悦,贪恋不舍。不可意声,闻之憎恶、逃避。本来娑婆世界,众生耳根偏利,功能殊胜,具有圆、通、常、三种功德。诸佛亦于此界利用音声作佛事。楞严经,文殊菩萨选择耳根为圆通本根言:‘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从闻中入。’可惜众生不识利用耳根修行,旋闻与声脱,从闻性回归佛性。反而终日执缘外界声尘,分别取舍,闻赞则喜,闻毁则嗔。故普贤菩萨说:‘汝于多劫,耳根因缘,随逐外声,闻妙音时,心生惑著;闻恶声时,起八百烦恼贼害,如此恶耳,报得恶业,恒闻恶声,生诸扳缘,颠倒听故,当堕恶道,边地邪见,不闻法处。’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因教众生,于十方佛前,发露耳根积劫所犯罪过,至诚忏悔。

  (3)忏悔鼻根罪法

  人的鼻根嗅觉,对外界香尘,扳缘不舍。或因迷恋男女身香,而犯淫戒,或因贪饮食美味而犯杀戒,故观普贤行法经言:‘我于无量劫时,贪著香味触,造作众恶,以是因缘,无量世来,恒受地狱、饿鬼,畜生、边地邪见,诸不善身,以此恶业,今日发露,归向诸佛正法之王,说罪忏悔。’

  (4)忏悔舌根罪法

  人的舌根,不但贪著好味,杀生食肉,损恼众生,同时搬弄是非,恶口骂人,或妄言绮语,或赞叹邪说,作种种口业,招致堕落,故普贤菩萨教众生于佛前,长跪合掌,说舌过患:‘无量无边诸恶业刺,从舌根出,断正*轮,从此舌起,赞叹邪见,如火益薪,犹如猛火,伤害众生……以妄语故,堕大地狱,……今向十方无量诸佛,大悲世尊,发露黑恶,诚心忏悔。’

  (5)忏悔身根罪法

  人的身体,所对触尘,实包括一切人事接触,并不限于与人体切肤接触的冷暖涩滑等外界事物。因为人执著四大五蕴组合的假我形象,为自己实际存在的个体;又执外界事物确属我自己所占有。故每为满足私欲,而争名夺利,贪之无厌,贪财则盗,贪色则淫,贪不得则嗔,嗔则凶杀、残杀、暗杀、谋杀。由于杀盗淫种种恶业牵缠,轮回六道生死,偿还财债,命债,情债,障碍修道,不得解脱。故普贤菩萨劝导众生‘汝等今当忏悔,如是恶不善业。’自此誓不更作,五逆十恶,反而受持诸佛清净禁戒,名忏悔身根罪法。

  (6)忏悔意根罪法

  人的心意,贪恋法尘,法尘范围甚广,包括有形无形,有想无想,或善或恶诸法。在时间言: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空间言:通于十方十法界,圣凡、因果、依正二报,无一不是意根思量的对象。人因意根思想,执著我及我所有,而引生意识,扳缘法尘,妄起分别,爱恶取舍之心,继而策动身口语言行动,作善恶业,成为招致生死的根本,故普贤菩萨说:‘汝等今应当身心忏悔,身者杀盗淫,心者念诸不善……。’又教人读诵大乘经典\‘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以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是,无住无坏,如是忏悔,观心无心,法不住法中,诸法解脱,灭谛灭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亦即是忏悔意根罪法。

  我们果能随顺普贤菩萨教导,实行忏悔六根罪法,从身至心,由有相忏悔,进而无相忏悔,一定身心清净,感应十方诸佛现身,说无生法,得入菩萨正法,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忏悔的功德

  忏悔能令人停止作恶,改往修来;忏悔能令人消除业障,增长善根;忏悔能令人自觉自励,自利兼他,速证佛道。如‘阿阇世王,从文殊菩萨忏悔,得柔顺忍,命终入宾吒罗地狱,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得无生忍。弥勒出时,复来此界,名不动菩萨,后当作佛,号净界如来。’(见普超三昧经)。

  阿阇世,译名未生怨。母后怀胎,即反常态,怨嫌频婆娑罗王;出生后,相师言:此子长大,必杀父母,因名未生怨,母爱之名善见,立为善见太子。因受恶友提婆达多影响,幽禁父王,夺取王位,后遍体生疮,群医束手无策。时名医耆婆劝往见佛,求乞忏悔,后成为佛教大力护法。佛灭度后,五百比丘结集佛经时,阿阇世王担任护法之职,因忏悔功德,灭无间地狱罪,并得授记作佛。

  又波斯匿王女,名波阇罗公主,面貌丑陋,肌肤粗涩,肤如蛇皮,头发粗强犹如马尾,自少被父王幽禁宫中,不准外出;长大后,王觅一破落户青年,招为附马,建造宫殿七重,重重深锁,不令人见,一切享用,由国王供给。当时豪族,每月共宴,皆携眷赴会,唯独驸马一人独往,众人生疑。有一次,灌醉驸马,盗取门匙,启门而入,偷窥公主,见美丽端庄,相貌非凡,急退。

  原来,这次驸马外出,公主感怀身世,虽贵为公主,但相貌丑陋,幼被父王监禁,今嫁人又被夫重重深锁,不觉悲从中来,遥向佛忏悔,求消业障,解除丑陋及监禁之苦,感佛来应,恶业尽消,证得初果,改变形像,美如天仙,驸马归,竟误以为是别家妇女。后求见父王,同往见佛,王问:‘此女何福,得生帝王家?又作何罪,受丑陋形?’

  佛言:此皆业力使然。过去久远时,有一大富长者,财富无量,供养一辟支佛,身体粗恶,形像丑陋。长者之女,每见恶心,轻慢诃骂辟支佛,面貌丑陋,皮肤粗糙。直至辟支佛将入涅槃,受供养毕,踊身空中,作种种神变,时长者女,始知是圣人,立即忏悔自责。辟支佛虽听其忏悔,但因口业,故遭此恶报;以其曾供养辟支佛,故世世生在富贵之家,又得见佛。今因诚心忏悔功德,灭罪生福,还复端正。

  可知忏悔功德,微妙难思。可以说,忏悔是灭重罪、销恶业的利器;是解脱生死,离苦得乐的南针;是通往佛果菩提,进入宝所的桥梁。我们欲想消除业障,灾祸不侵,幸福如意,非诚心忏悔不可。心地观经说:‘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能雨摩尼珠,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能开菩提华,能见佛大圆镜,能至于宝所。’

  金光明最胜王经亦说:‘若人犯罪,应当忏悔业障;若人想生人间富豪尊贵之家,享受如意,应当忏悔业障;若人想生六欲天中,享受诸天妙乐,应当忏悔业障;若人想证初果,二果,乃至阿罗汉果,应当忏悔业障;若人想得三明,六通,独觉菩提,甚至十力四无所畏,佛果菩提,更应当忏悔业障。’

  业障是甚么?业是业力,障是障碍。人作恶业,障生善处,障修佛道,故名业障。业梵文羯磨,意译为造作,指人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思想活动,或语言行为造作,都能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力量,印烙于八识心田中,作为引生未来果报体的潜势力,犹如含有生机的种子,能引生未来果实,故又名业种子。

  业种子有善有恶,有定及不定,共与不共种种差别。凡能利己利人的事业,能引生未来福报,名善业。凡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作业,将引生不良的恶果,名恶业。凡立意筹谋,坚决去做的事,无论善恶,一定招致同类的果报,名定业。若在无意中犯错,又事后忏悔改过,或力行众善以补过,所谓将功赎罪,则不一定受报,或重罪轻受;或因佛力加被,恶业尽销,名不定业。个人各别行动,无论善恶,皆由自己负责,不关他人,所谓:自作自受,名不共业。若众人共同合作,或一家一国,或一小撮人,为了共同利益,从事一种作业,或善或恶,必由大众共同分享或苦或乐的结果,名共业。例如:人生存于同一制度的社会,彼此共同认识,共同操作,形成社会共同趋势,使大众共同分享社会福利,或共同分担应得的恶果,就是共业。不管定业或不定业,共业或不共业,凡对人有害无益,皆是恶业,都能障碍人向上进取,障碍人断恶修善,故名业障。

  人之所以作恶多端,皆因内心充满贪嗔痴慢疑邪见种种烦恼之过。由贪等烦恼,驱驶人的身口意作不善业,障碍人天善道,障碍进修佛道,故名烦恼障。

  由恶业招致三恶道的果报体,丧失人身,障生善处,故名报障。

  人因愚痴我慢固执己见,囚于主观错觉,不肯接受客观意见,所谓‘当局者迷\’,障碍真知灼见,不能进德修道,故名所知障。

  所知障重的人,更障碍信佛学佛,每以为自己是知识份子,岂可迷信?其实世间知识,只知事物表层,不知事物真相。例如:人只知妻子貌似天仙,温柔体贴,内外俱美,殊不知人命无常,青春不永,曾几何时,美丽少妇,竟然老态龙钟,而温柔体贴,亦因日久生厌,变为河东狮吼,无复昔日之美,最后一坯黄土,长埋白骨,昔日风流,于今何在?

  又如人只知金钱地位之可贵,而不知世态沧桑,幻变莫测,最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昔日财富显贵,已非我所有,所以佛说:‘世间现象,无常苦空。’不应贪恋,佛性常住,人性真善,值得追求。若然仅迷惑于事物表面知识,不能透视现象,深入本体,将障碍认识人生真相,不能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因名所知障。

  我们无论取用何种方法忏悔,除了忏悔业障,忏悔烦恼障,忏悔报障外,还要忏悔所知障。放下个人妄想执著,抛弃我慢与偏见,接受真理的启示,与善知识的辅导,毅然断恶,积极修善,以取消社会罪恶,建立人间净土,实现世界和平,才是真诚的忏悔。目前世界各地天灾人祸,无日无之,此皆是众生共业所感,而在各种水灾、火灾、风灾,地震或交通意外种种不幸事件中,有人受到严重伤害,有人却安然无恙,有惊无险,此亦各人别业使然,绝非侥幸。所称‘作如是因,必感如是果’。既不可以强求,亦不可以逃避。我们欲想扭转世界人类共业所感的恶运,减少天灾人祸的伤害,实现世界和平,非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忏悔业障、止恶修善不可。

  我们实行二种忏悔法,可取消个人犯戒之罪,而得身心清净。实行三种忏悔法,不但个人灭罪生福,还可以福荫他人,改善社会。实行五种忏悔法,由消极的说罪忏悔,进而积极的止恶修善。由不谤三宝而皈依三宝,自行化他;由不谤大乘而赞叹大乘,自觉觉他;由不作五逆十恶,而奉行五戒十善,孝顺父母,恭敬师长,以正法治世,教人不杀。由深信因果,信一实道,而发菩提心,行菩萨乘,弘扬佛法,净化人心,则善因善果,一定可以消灭共业,改变现实,增进社会康乐,实现世界和平。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忏悔的功德。

  我们实行六根忏悔法,更能令人恶业尽消,罪障皆除,善根增长,今生福寿康宁,灾祸不侵,来世得生善处,见佛闻法,速证佛道。故佛说:‘此忏悔者,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所忏悔法。’又教阿难:‘汝今持是忏悔六根,观普贤菩萨法,并为十方诸天世人,广为宣说。’使凡欲想速证佛道的人,都能随顺佛语,实行六根忏悔法,‘能于一弹指顷,除去百万亿亿阿僧祇劫生死重罪,是真佛子,从诸佛生,具足菩萨戒,应受人天供养。’(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由是可知六根忏悔法,是一切忏悔法中,最上、最胜、功德利益最大的法门。

  因为六根忏悔法,既包括忏悔身口意三业所作罪孽,也包括忏悔策动三业作恶的贪嗔痴等烦恼障,报障,以及所知障。亦即是普贤菩萨忏悔偈所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意语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初句是忏悔业障,次句忏悔烦恼障,第三句忏悔报障,第四句包括所知障。我们能至诚忏悔,一切业障,必然众罪皆灭、福乐自臻。

  现在,就让我们以清净的三业,实行至诚的忏悔。以忏悔的心,来反省自己;以忏悔的心,来改广造自己;以忏悔的心,来拯救自己,创造自己;也以忏悔的心,来祈祷世界和平,香港继续安定、繁荣。

  自求多福

  我们虽懂得运用佛法,对治心病;忏悔业障,灭罪生福,以求实现世界和平。但仍然需要各人自求多福,始可以维持人类永久性的和平。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讨论自求多福的问题。何谓福?福有那几种?我们又应如何进行自求多福?现在分三点讨论如下:

  一、福的意义

  福是福禄、福寿、福德。福禄,即是富而且贵,福寿是富而且寿,福德是富而且仁。所以,拥有财富,享用如意的人是福;地位崇高,受人尊重的人,是福;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人是福;能仁慈爱物广积阴德也是有福;寿终正寝,无疾而终的人更有福。反之,富而不贵,或寿而无财固然非福;即使福寿双全,但不平安,欠缺健康,亦非福;若然为富不仁,作恶多端,报在晚年,不得善终,更非福。因此,世人皆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为人间之福,所谓‘五福临门\’,该是人生最幸福的赏心乐事。

  佛教则认为福,除了富贵长寿外,还要相好端正、善名远播,加以聪明大智合名五福。因为富贵寿考,加以相貌端正,善名远播,是福德庄严;聪明大智,是智慧庄严,能具足福智二严的人,才是人间真正的幸福。所以佛在贤者五福德经中说:学佛的贤人,除持戒修福,还要多闻佛法,增长智慧,自行化他,实行法布施。若能演说佛法,令人闻法,停止杀业,进而慈仁爱物,来生必得长寿之福;令人闻法止偷,进而乐善好施,来生必得大富大贵之福;令人闻法止嗔,颜色悦愉,来生必得相好端正之福;令人闻法生信,皈敬三宝,来生必得善名远播之福;令人闻法,心开意解,增长智慧,来生必得聪明大智之福。由是可知,佛说五福的内容,既概括因果法则,更包含福慧双修,要人在修福的同时修慧,明理去执,如说修行;又在修慧的同时修福,乐善好施,自利兼他。不然,有福无慧,将是痴福;有慧无福,变成穷慧。所以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必需要福慧双修,福慧具足,才是真福。十方诸佛无不广修福慧,福慧圆满,然后成佛。是以自求多福的人,一定要福慧双修;也唯有福慧双修,福慧具足,才是福的真实意义。

  二、福的种类

  福的种类,可分为三:

  (一)世间人天有漏之福

  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时间的代表;间是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指空间而言。六道众生,生死轮回,困居三世,受时空的限制,无法超越,因名世间。世间众生,个性善恶不等,作恶之人,死必堕落三恶道,丧失人身;良善之人,若能受持五戒,奉行十善,不止可以保持人身不失,更可以享受人天福报,甚至五福临门。可惜世间事物,皆是生灭无常,好景不永,转瞬即逝,梦幻不真,往往乐极生悲,福尽还堕,仍然漏落三界,轮迥六道,生死不息,故名世间有漏之福。

  (二)出世间清净无漏之福

  能够超越三界时空的限制,摆脱人间天上的烦恼枷锁,再不漏落生死轮回,名出世间无漏之福。因为出世圣人,接受佛法启示,深知道人天福报,绝非永恒,所谓财富,不过是暂时拥有,一旦无常到,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所谓寿命,亦将有尽时,人间下寿,不过八十,中寿一百,上寿亦仅得一百二十。虽然天上寿命,数以劫计,但纵使八万劫,终归落空亡。何况天灾人祸,随时可以夺走人的生命,是以人间福报,终归有限,天上享乐,亦非长久。学佛的人,不应该热衷追求世间富贵寿考,而要寡欲知足,修心圣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谋求亲证真理生命的永恒,享受涅槃清净无为、轻安快乐的福报,是名出世间清净无漏之福。

  (三)佛道圆满无上之福

  佛道之福,由菩萨勤苦修因所得。菩萨最初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尽学诸佛无量道法,启发般若正智,断尽无明烦恼,是智慧庄严;众生无边誓愿度,广修六度四摄法门,兴慈运悲,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是福德庄严。涅槃经说:‘有二种庄严:一者慧,二者福德,若菩萨具足二种庄严,则知佛性。’菩萨由福慧双修,而至福慧庄严,由知佛性,而亲证佛性,于其中间,经历无量时空,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结果,断尽一切烦恼,成佛道,证法身,达到福德之最,智慧之极,再无人能过其上,因名佛道圆满无上之福。

  三、如何自求多福?

  无论是:人天有漏之福,出世无漏之福,或佛道圆满无上之福,皆由修因而得。所以我们欲想自求多福,当努力修福,种福,还要惜福;切勿损福,或折福。否则,未富先骄,或未贵已享尽贵福,一定损福,折福。损福、折福的人,势必堕落,俗语所谓:‘折堕\’,意义在此。

  从前有一个富孀,守寡养孤儿,因相师说:此儿相貌奇特,将来当贵为天子,遂将无限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骄纵溺爱,不加管教,致使儿子自小奢侈放逸,挥霍无度,而且好勇斗狠,横行霸道,分分钟在损福。有一次,与人打架,不敌受伤,其母愤然咒言:待我儿将来贵为天子,必杀你全家报复。此即是俗语所谓:‘未登天子位,先置杀人刀。’成语的来原。由于居心不轨,因此折福,母子二人,贫穷终老。

  至于未贵先享贵福的人,如中国明朝,有同学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同年考试,同日高中,同时面圣授官,一为刺史,一为知府,二人相约,互通讯息,得知祸福,互相照顾。不久刺史死,知府为其治丧,祷言:‘我与先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同年考试,同月高中,同日面圣,同时授官,今先生辞世,我仍未死,原因何在,请托梦告我。’当晚,果然梦见刺史对他说:‘我自少生在富贵家,衣食享用甚丰,折福而死;你出生寒微,未得享用,故能长寿。’知府自此积德行善,实行节约,自求多福。结果,官升极品,福寿康宁,可知福由修来,非关出生年月日时。再讲,世界各地,同时出世的人,何止千万?但各人的际遇,相去天渊,苦乐不等,即使是同胎孖生,同一环境长大,同受相等教育的兄弟姊妹,其个性、嗜好、以及一生穷通得失,富贵寿夭,都不同,为甚么呢?佛说:此皆是各人前生所作善恶业力使然。是以佛劝世人,应该止恶行善,努力修福,种福,还要惜福。

  (一)如何修福

  修福,是从修改自己行为,由不善而止于至善所得的福报。现代人,大都不重视品德的修养,行为的操守,致使人的质素,越来越低,人的行为,越来越坏,若不设法挽救,力求改善,人类前途,实无幸福可言。佛教,是重视德性修养的宗教,释迦牟尼佛,更是挽救人性堕落的拯溺者,因为佛的戒法,可以令人防非止恶,改往修来,敦品励行。佛的定学,能令人止息妄念,增长智慧,扩展德性。佛的慧学,教人明白因果,知善恶,识邪正,不致迷失自己。学佛的人,凭借戒定慧三学的力量,提高人的理智,扩展人的德性,使人止恶修善,保持人身不失,既可以享受人天福乐,还可以进取无漏之福,甚至证得佛道无上之福。所以戒定慧是修福之基,成佛之本,欲想自求多福,当从戒定慧三无漏学开始。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多种,但皆以五戒为根本。五戒,即是戒杀,戒偷,戒淫,戒妄语,戒饮酒。

  戒杀:是尊重一切生命生存的权利,保障他人生命的安全。不因利害冲突而杀人,也不因贪图口腹之欲而杀害一切生物。因为有命尽贪生,不分人与畜。我们爱护自己的生命,岂可以任意杀害其他生命?所以自求多福的人,首先要培养慈悲,扩展爱心,实行仁慈爱物,建立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自然可以取消多病短命的恶报,获得健康长寿的福报。

  戒偷:是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财物,以保障他人财产安全。因为世间,物各有主,非份之财,不可贪求,更不可强夺巧取。应该尚正义,去私欲,止悭贪,实行乐善好施,赈灾济贫,建立共存共荣的社会关系,自然取消贫穷困苦的恶运,报得富贵多财之福。

  戒淫:是尊重他人的名节,保障人体的安全。不因见色起心而施暴,不因兽性冲动而非礼、强奸、或乱伦,宜克制自己,实行尚节守礼,建立互相尊重的人伦道德,自然停止家庭纠纷,可以避免婚姻破裂的恶果,报得眷属和谐,家庭快乐之福。

  戒妄语:是尊重人格,尊重信用,保障自他权利,维持社会正常操作。不因贪求名利权位与财富,而妄自夸大,抬高自己;不因嗔恨忿怒,而恶口骂人;不因妒忌他人的成就,而破坏中伤,挑拨离间;不因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花言巧语,欺骗对方,而诚实可靠,言行一致,实行衷诚合作,共谋发展,建立人间互惠互利,和平共处的美德。就可以避免是非口舌,被人诽谤的恶报,获得受人尊敬赞叹,共享太平的福乐。

  戒饮酒:是尊重人性的尊严,保障人行为的安全,不致荒废正业,不致借酒行凶,不致醉酒闯祸,而提高理智,保持清醒头脑,实行发展利己利人,福利社会的事业;必然远离邪恶,阻止意外发生,报得身体健康,四季平安的福乐。

  如是严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戒,坚守仁、义、礼、智、信的人伦道德,身戒妄作,心戒妄动,身心不犯,身心清净,自然转移内心贪嗔痴的烦恼,成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加以修习四禅八定,是修人间天上的福。

  若由五戒十善开始,进求具足戒,由四禅八定,进修九次第定,经历观、练、熏、修四层次,最后引生无漏智慧,断尽见思烦恼,超出三界生死,亲证生命的永恒,获得轻安自在纯乐的涅槃境界,是修出世间无漏的福。

  若再发菩提心,勤求佛道,修习六度万行,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行,助修般若智行;再以般若智行,领导布施等福行。福慧双修,定慧均等,自利兼他,直至二利究竟,即得佛道圆满无上之福。

  无论是人间、天上、有漏之福,出世间二乘圣人无漏之福,或佛道圆满无上之福,皆是以戒定慧为基础;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以戒定慧力,去恶积善,灭罪生福,福从修来,因名修福。

  据说,宋朝有一位大将名叫曹彬,助宋太祖定天下,功劳不少,但杀人无数。有一天,遇见相士博希夷对他说:你印堂宽阔,目长光显,必定早年富贵,但颐削口垂,没有晚福,凡出兵作战,宜网开一面,以积晚福。曹彬仅记于心,后带兵攻蜀,占领遂宁,当时部下将士主张屠城,曹严令禁止残杀无辜。士兵俘掳妇女,辟室保护,不准部下强奸非礼,战事平息,有家妇女,给资遣送,无家者代择配偶嫁人。

  后又奉命征伐江南,因不忍杀害人民,假病不肯就职。同僚武将,皆来问病,曹对将士言:‘我的病决非药物可以治愈,如各位肯发誓,在攻破江南之日,不妄杀一人,我的病或可全愈。’部下将士,即对天发誓,相戒不许杀人,因此,大得民心,不用武力克复江南,保全千万人命。

  曹彬又与陈搏希夷相遇。陈说:‘你今相已改变,口角颐丰,金光聚耀于面目须眉之间,必能增禄延寿,后福无量。’结果,曹晚年甚佳,高寿而终。由此故事证明,戒杀的确可以修福积福。

  (二) 如何种福

  种福,是将福德种子散播于福田中,小心护理,努力灌溉,精进拔除烦恼杂草,施以慈悲肥料,洒以智慧功德水,使福德种子萌福报之芽,开福报的花,结福报的果。此福由种植培养而得,因名种福。

  何谓福德种子?又何谓福田?布施,就是福德种子,因为布施是众善之门,六度之首,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福报,皆从布施中来。

  般若经说:‘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菩提,一切行中,应先行施。’

  佛在分别布施经中告阿难言:‘能于大众,起净信心,而行布施,当知是人,获福无量。’

  罪福报应经中佛说:‘贤者好布施,天人自扶持,施一得万报,安乐寿命长,今日施善人,其福不可量。’

  据说,清朝有一富翁名王文简,浙江省吴兴县人,二十岁结婚,连生九子,个个傻头傻脑。王氏夫妇,虔敬观音菩萨,且乐善好施。乾隆年间,天旱成灾,饿死居民无数,王氏夫妇变卖田地,账济灾民。不久其长子突然死亡,不出几年,九个儿子相继夭折,亲戚朋友皆怀疑善因善果的真实性。王氏夫妇悲伤之余,写一疏文,陈词恳切,在观音菩萨像前焚烧。当晚,夫妇同时梦见白衣大士说:你家虽富,但祖上缺德,九个儿子都是债主投胎的败家子。幸你们乐善好施,变卖田地,账灾救急,活人无数,故上天收回九个败家儿,不久当有文曲星降生汝家,不要悲伤。

  王氏夫妇因是转忧为喜,继续布施积福。二年后,王氏怀孕,连生五子,个个聪明好学,官至尚书,王氏夫妇健康长寿,子孙世代显贵,可知布施确是福德种子。自求多福的人,非努力播种不可。

  布施有多种:将自己财物分赠别人是财施;演讲佛法,或用知识技术教导他人,是法施;见义勇为,保障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是无畏施。仁慈爱物,予人快乐,是慈心布施;悲悯同情,拔人苦恼,是悲心布施;随喜赞助慈善公益事业,是喜心布施;不分彼此,平等救济,是舍心布施。面目慈祥注视他人,是好眼布施;和颜悦色,对待一切人,是容颜布施;出言柔顺,安慰劝导,勉励他人,是言辞布施;执役服劳,义工助人,是身行布施;见人困苦,心生怜悯,见人布施,心生随喜,见人学佛弘法,随喜赞叹,是心意布施;敬老尊贤,舟车让坐,居家让床,是床座布施;建寺造塔,供佛安僧,或以房舍,供给父母师长居住,是房舍布施。只要发心,无论财力,物力,体力,智力和心力,都可以布施。

  至于福田,是比喻,比喻农夫播种于田地,必得秋收之利。我们将布施的福德种子,播种在福田中,必得福乐之果报,故名福田。梵纲经说:福田有八种。一佛,二圣人,三得戒和尚,四阿阇梨,五僧人,六父,七母,八病人。归纳而言,不出三种:佛、圣人、僧众,是功德福田,又名敬田;

  戒和尚、阿阇梨、父母,是报恩福田,又名恩田;病人,包括贫穷困苦,一切残障人士,是贫穷福田,又名悲田。

  用恭敬尊重心,布施供养佛、僧,及一切圣人,是在功德福田种福。用孝顺报恩之心,布施供养父母师长,是在报恩福田种福。用悲悯同情之心,布施病人,救济贫穷困苦,协助一切残障人士,是在贫穷福田种福。

  无论是在敬田,恩田,或悲田种福,都获得一定的同类福报。不过,众福田中,以三宝福田最胜,得福最大。阿毗昙甘露味经说:‘布施畜生,可得百世福;布施不善人,可得千世福;布施善人,可得万世福;布施离恶欲凡夫,可得千万世福;布施得道圣人,可得无数世福;布施诸佛菩萨,其福报无尽,唯佛能知。’是以十方诸佛,是第一福田,供养诸佛菩萨,功德最胜。

  佛灭度后,印度月氏国有人在山上采得一朵金色庵摩罗花,持入佛寺供养释迦佛圣像,念佛功德,恭敬礼拜后,问寺中比丘‘一花供佛,得福几何?’比丘答:‘我无学问,不得而知,可往请教法师。’法师说:‘我无道行,不得而知,可往请教圣僧。’圣僧用神通力,观察一花供佛功德,命终生天,天福享尽,再来人间,生富贵之家。如是在八万大劫内,往返天上人间,享用如意,其福尚未穷尽。至于八万劫后,其福如何,又非圣僧可知。

  众人请圣僧运用神通,到兜率陀天,请问弥勒菩萨,一花供佛,福报几何?弥勒菩萨说:‘即使恒河沙数一生补处菩萨,尚不能知,况我一身,待我将来成佛,到时方知。’可见供佛功德,微妙难思,唯佛能知。故佛在福德田经中告诉天帝释:凡是兴造佛像,建立僧房,供养出家僧众,布施园林花果树木等,得福无量。

  有一相师说:波斯匿王,仅得七日寿命,王恐怖忧煎,请佛救护。佛教他发心持戒,修最上福,可延长寿命。发心,是发慈悲喜舍之心而行布施;持戒,是受持不杀生戒;修最上福,是建佛塔寺,供养三宝。佛为之说偈:‘建立佛塔,福利难思,三世如来,所共称赞。’(见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

  特别是建造佛像,给人礼拜供养,得福更大。佛在大乘造像功德经中说:优填王因佛往忉利天宫结夏安居,为母说法,非常想念如来,欲召集工匠,用纯紫檀木,雕刻佛像,以便礼拜供养,但又恐造像不似如来,反而有过,陷于进退维谷中。感动毗首羯磨天人,变为工匠,前来应征,雕刻佛像。伐木之声,上达忉利天,佛用神力,令众得闻,以消除烦恼罪垢,并盛赞优填王造像功德,授记当来成佛。

  帝释问佛:今此人间天上,有人曾于往昔作佛像者否?佛言:今北方毗沙门天王子,曾于往昔,造菩萨像,凭此功德,福报生天,贵为王子,后得为王,名频婆婆罗。

  佛弟子中,优楼频罗,伽耶,那提三迦叶兄弟,前生曾修理佛寺,由此福报,今得见佛闻法,证阿罗汉道。

  憍梵波提,昔作牛身,追求水草,右绕精舍而行,见佛像庄严,生欢喜心,乘此福报,今得圣果。

  尸毗罗,曾持宝盖供养佛像;阿耨楼陀,过去曾燃一灯供佛;输鞞那,曾扫佛堂;阿波摩那,于佛前燃灯施明;难陀比丘,尊敬佛像,用香水洗木,由是福报,今得见佛闻法,修行证果。

  佛从忉利天下至人间时,梵王于右执白盖,帝释于左持白拂,无量诸天随从,散众妙华,天龙八部,奏乐赞佛,场面弘伟壮丽,世所希有,佛相好庄严,于诸天中,特别明显殊胜。优填王白佛:我所造像,不似于佛,窃自思维,深为过处。佛言:‘非为过咎,汝今己作无量利益,更无有人与汝等者。汝今于我法中,初为轨则,以是因缘,令无量众生,得大信利,汝今已获无量福德,广大善根。’

\

  当时,四众弟子,渴望佛说造像功德,弥勒菩萨代众问佛。佛告弥勒,凡在佛前佛后,造佛形像,无论大小,若能恭敬,礼拜,供养,其福报殊胜,能消恶业,灭无间罪,永离恶道,常生人间天上,尊胜种族,贵为天王,人王,轮王,七宝具足,相好庄严,寿命延长,无诸疾苦,当来弥勒菩萨成佛,龙华初会,决定得度。

  此外,佛说施灯功德经,诸福德田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无不赞叹造佛形像,与布施供养三宝功德,不可思议。是以造佛菩萨形像,或修补佛菩萨圣像,是种福;建佛塔寺,或修理佛寺,是种福;抄写佛经,印赠或修补佛经,是种福;在佛前燃一盏灯,烧一枝香,献一朵花,供一杯水,是种福;在佛门执役服劳,打扫佛殿,清洁僧房,都是种福。除供养三宝外,对父母师长,恭敬供养,侍奉汤药,也是种福。对一切残障疾病以及贫穷困苦的人,尊重布施,无一不是种福。

  种福,要不断的播种,还要由财施进而法施,由有相布施,进而无相布施。因为财施有尽,法施无穷。财施济人一时困苦,法施令人断烦恼,了生死,究竟离苦得乐。有相布施,是种有漏之福,福尽还堕;无相布施,得无漏福,终至成佛。

  华严经教人行法布施,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金刚经教人实行无相布施,如经言:‘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又言:‘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是故菩萨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如是三轮体空,无相布施,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种佛道无上福德的种子,作为成佛亲因,则生生世世,福报随身,将来龙华初会,决定得见弥勒世尊,亲受教益,证佛道圆满无上之福。故放光般若经,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以及佛说法雨经等大乘经典,无不教人实行无相布施。因为无相布施之福最大、最多、最胜。

  (三)如何惜福

  惜福,是珍惜爱护自己勤苦所修所种之福。衣但求遮体御寒,不追求时尚;食但求充饥,不贪图美味;生活勤俭节约,不贪慕虚荣,不讲究排场,不任意挥霍金钱,不随便抛弃可食之物。当知勤俭绝非悭贪,悭贪是悭吝自己所有,贪求他人财物,以满足自己。勤俭,是将自己勤奋所得财物,节俭积蓄,约束自己,用钱适当,饮食节制,以增进健康,以扩展德性,向善发展。

  古人说:‘俭则约,约则善念生;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又说:‘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可知勤俭节约,本身就是财富,就是美德。可是现代人,大都爱慕虚荣,讲究享受,往往挥金如土,以显排场。今日用尽,明日求人,求不得时,则怨则恨。

  有人为求遗产早日到手,而动杀机,谋害亲人;有人挺而走险,从事不正当活动,以广收入,以供挥霍,何止损福,折福,简直是害群之马,罪大恶极。是以惜福之人,首先要勤俭节约。唐彪言:‘俭之一字,其益有三。安份守己,无求于人,可以养廉;减我身心之奉,赈拯苦人,可以广德;忍不足于目前,留有余于他日,可以福后。’

  中国宋朝高僧法演禅师,亦劝人福不可享尽。世界上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嫌不足,诸多要求,或不知节省,任意暴殄天物,每飧剩余饭菜,随手抛弃,饮茶宴客,为表示高贵大方,随便浪费食物,实在折福。

  美国生活,除大富与极贫,普通家庭,虽然讲究卫生,但不浪费,即使请客,亦仅每人一份,吃不完,带回去明天再吃。多余物资,无论衣服、食物、或日用品,都送去救济穷人,或在车房拍卖,不随便抛弃。至于生活费用,早作安排,量入为出,一般家庭,大都生活安定。当然,由于贫富悬殊,人种复杂,加以物质文明,精神贫乏,教育又重于智育,疏于德教,家庭教育更不健全,致使美国社会,罪恶层出不穷。其实,香港人最有福,因为香港人,虽重视金钱,力求致富,但香港人懂得利用金钱修福,种福,供养三宝,乐善好施。香港佛教教育文化事业,比较其他华人社区进步,就证明香港人信佛虔诚,肯修福,种福。

  若能再在日常生活中,惜福,培福,勤俭节约,不浪费金钱,不浪费食物与水电;在公共场所,爱惜公物,保持清洁,遵守秩序;在三宝地方,爱护常住,一花一果,不随便采摘,一饭一水,加以珍惜,以惜福,培福,积福,则其前途,必然远大,福乐无穷。

  当知人间祸福,实系于人心一念之间。我们一个意念,一个动作,一句说话,都是祸福的关键。所以希望各位,在修福、种福的同时,还要惜福,积福。谨慎语言,检讨行为,静思己过,力求改善,自求多福,一定消灾纳福,平安快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