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六处
在十二缘起中,识、名色、六处支支有关联,相互存对方。
六处,谓【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时间先后的因果关系,却意味着同时存在的关系或者是前途的论理性关系。
也可以这样讲,识、名色、六处具备了同时依存的相互关系。
所以,今天我们讲六处,就不可能完全单讲六处,要照应识和名色,因为他们之间有关系嘛。顾此失彼就没有意义了。这就会出现,今天讲的内容里,前几篇已经介绍过或者有所涉略,希望大家理解。
识是包含表面识与潜在识的识体,名色是认识作用及认识对象,即物质【色】与精神【名】。这在先前的博文里我介绍过。
我们认识到判断一个事物的对象,除物质与精神之外,还有概念、题目等要件。但是,这些也都包含在【名】中了。要点是,成为识支对象的一切事物,皆以名色一词语表现。
因此,名色即是六识的对象,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为眼识对象之色或形状即是色,耳识之对象声等即是声,为身识(触觉)对象之可触之物即是触,总而言之:为意识对象之一切存在非存在即是法。
要认识判断这些识的对象,必须要有感觉知觉之器官或能力,有其能力的器官就是六处。六处者,亦所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这就要仔细的讲清楚。
眼根是视觉器官【视神经】,或由此而来的视觉能力,而不是被我们称为眼的眼球。依此类推,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是听觉器官或听觉能力,乃至触觉器官或触觉能力,意根是思惟器官或思惟能力。如识、名色、六处之关系。
“六处”(六如)都是在说一个人感觉,知觉的能力。
按照传统两重因果对“十二”支的释义,“六处”是人自母体胎位第五的位置,也就是说,母胎中完成眼根等诸根的位置,这样解释也是不错的。
依这样的说法需要进一步解释那就是:过去世无始的烦恼,叫做无明。依过去世烦恼而作善恶行业叫做行。无明和行,称为过去二因。由这过去二因,心识开始活动,在受胎的一刹那成为有情的分位这就是识。受胎开始的第二刹那以后,六根尚未完备的有情分位,叫做名色。在胎内六根具足,即将出胎,叫做六处。很清楚了吧。
佛学文化作用在“十二因缘”中的目的,就是要依佛法把我们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佛学对一个人由生(无明)到死(老死)的科学阐释,无论西方医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具有无法驳斥的理论根据,中医学的五行和阴阳学里也无不渗透着佛学人生观。这般,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呢,还是由人类生命的本源所决定的科学依据。
一颗种子看似微小,有了阳光和水土等俱有缘的相互配合,才会逐渐成长为茎枝和果实。
也可以说,已经俱足了身根和意根,也只是“名色”,等到了胎藏五位,胎儿的眼、耳、鼻、舌四根成形,就可以称其为“六处”了。
空屋子里有六扇窗子,透过这窗子,我们看到屋内空荡荡的,无人居住,了无声息,这是六识未生的状态。有屋无主人。刹那间,六根顿然升起,别了外境,屋子里终于来了新的主人。这,就“六处”俱全。
揣度佛学文化——真美!
眼耳鼻舌身口意
处处不在修行间
色声香味触法境
了了六支是道然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