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浅释》
◎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功德就是仁、义、礼、智做到最圆满,这就是有功德了。所以在儒教里讲,
仁义礼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睬然见于面,盎于背,
施于四肢,四体不言而喻。
“仁义礼智根于心”,它的根在心里头。“其生色也”;它有这种光辉颜色。“睬然见于面”;你若是充满了仁义礼智,你的面就有一种德相,有一种功德在里面。你若是没有仁义礼智呢?就没有这种功德的流露。那么不单在面上,也“盎于背”;就是“施于四肢,四体不言而喻”,所以有功德的人,人人见了他都欢喜,为什么欢喜呢?因为他有功德。就与人也无争、也无求了,所以第一个功德就是无求的功德。
我们人在这个世界都有所求,有所贪求。你研究研究,那一个人没有贪求?信佛的人,也有贪求;不信佛的人,更有贪求。贪什么呢?从小孩子一生出来,他就有所贪求了,贪求什么呢?一出生他就贪求要吃奶,不给他吃,他就哭:“苦啊!”在那儿叫苦,叫苦连天。
为什么叫哭(苦)?因为他想吃奶,一有奶吃,他就满足,因为求得了。求不得呢?他若是没有奶吃,就有求不得苦了,所以他很坦白地说:“苦啊!苦啊!苦啊!”在那儿呱呱叫。叫得妈妈把自己的血变成了奶,布施给这个小孩子,满他的愿,满他的食欲。一生出来就有这个贪心,等到会吃别的东西,他就贪吃别的东西。你若是给他一个东西,教他怎么样玩,教他做什么,给什么好吃的东西吃,他都愿意做的。所以说“食色性也”,这个吃好东西是与生俱来的知识,他就欢喜吃好东西。等到会玩的时候,你给他买一个玩具,他就高兴得不得了;你若是不给他买,他就要调皮,在那儿捣乱。这是小孩子与生俱来就有这么大的贪心,贪心一天比一天大。
大了什么都懂,要读书了,为什么要读书?读多一点书,将来好赚钱,这就是贪心嘛!在读书的时候,就研究将来读什么书好呢?想一想:现在太空时代科学发达,我读科学!又想一想科学能上天,不能下地,在地下没有用的,喔!又研究地质学。又研究气候,把卫星放到天上去一看,明年雨量有多少。今年就想知道明年的雨量了,这都是一种贪心在作怪。还有些学生认为研究天文地理,这都离得太远了,我来研究人吧!研究人文学。人家说这个也赚不到多少钱,好吧!就作医生,读医学、读化学、读生物来研究,把一只蛤蟆剖开,看看里边都有些什么东西?把一只老鼠杀了,看看里头都有些什么东西?
研究来研究去,这无穷无尽的贪心跟着都跑出来了。你无论做什么都是有这个贪心。出家的人贪有多一点的护法;“那个有钱的人,他若皈依我,可不错的。皈依我,他能拿出很多钱来供养我,帮助我造庙,帮助我做所有佛教的事情,帮助我印经,你看这有多好?”这个是贪心。那么不贪钱的人呢?就贪要修道。啊!我什么时候能开悟呢?我要用什么功呢?我要怎么样才能很快就开悟,很快就成佛了呢?这贪心就露出来了。你就是修道,也有贪心;不修道,那个贪心更大了。
所以说,要无求才是功德,有所求都没有功德。古来说:“到无求处便无忧。”你“知事少时烦恼少”,知道的事情少,是是非非也少知道,烦恼也就少了。“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麻烦就来了。这个说你对不住我,那个说我对不住你,那个又说你对不住他;你我他这里头就有很多文章写出来,很多麻烦就现出来了。为什么?就都因为这个贪心、求心。求人啊!求财啊!
你看那个会占卦的赵老,一天到晚都给人占卦,这摇卦的就求好运、求发财,又求怎么样子、怎么样子,都是有所求的。你看糊糊涂涂的就糊涂求,他因为不懂,自己不知道就要摇卦来问:“你看我这个命运怎么样?”“你这个命运是最好的,将来可以做皇帝。”但是这只不过是个梦,不要说你做不成,做成皇帝也是个梦,做总统也是个梦,天天在那里作梦。梦,谁也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到无求处便无忧,你若是无所求,这就没有忧愁了。
求不得苦,为什么有求不得苦?就因为你这个贪求心太过了,所以才会觉得苦,晚上也睡不着觉,白天也吃不下饭,都是因为贪求太过。你们各位都比我聪明,应该深深地研究这个无求的功德。我不是和你们讲笑话,你看那些读书的学生,读读书又生出另一个贪心来了,男的学生就想找一个好的女朋友,将来结婚生个好孩子,组织一个好家庭。女孩子也有所求,想求怎样能遇到一个好对象,将来如何、如何、如何……说不完的那么多。而有求没有得的时候,就有求不得苦。那么,已经得到的,又患失之,又怕丢了,包括财产、物质、一切一切。未得之的时候,就患得之;已得之,又患失之,又怕丢了。所以说起来简直没有一个止境,没有完的,都是尽有所求。那么无求呢?你能无所求,这就是功德。所以“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就没有苦了。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