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祥
古佛村,因古佛寺得其名。
村里虽有古佛,然因山地多、基础设施差,且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终不能护佑村民们脱贫致富。
2014年,这个距离大足城区仅13公里的山村,戴上了市级贫困村“帽子”,进入了脱贫攻坚进行时。
古佛在变。在扶贫干部的引导下,村民们不再为修路占地等眼前利益斤斤计较,贫困户也主动摒弃“等、靠、要”思想,逐梦小康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
古佛变了。撂荒地变成花果园,破旧土房变成靓丽楼房,泥泞土路变成致富产业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强”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古佛之变,有着政协力量的强劲催化。
“老”支书的笑
今年54岁的唐加友,年龄虽然不大,却笑称自己是古佛村的“老”支书。从2003年开始,他一直担任古佛村的党支书,一晃眼就16年了。
“老”支书面色黝黑,很爱笑,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而他直言,脸上的皮肤,是这几年晒黑的;脸上的笑容,也是这几年才多起来的。
“以前愁都愁死了,哪里笑得起来哟!”说起古佛村以前的贫穷和落后,“老”支书用一个数据、两句话直白地形容——“全村有54个五保老人”“古佛公路一大怪,不通县内通县外”。
“由于过去太穷,外面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村里来,所以五保老人多。”快言快语的“老”支书解释,“古佛村以前只有一条从宝顶场镇到铜梁双山镇约8公里的过境道,老百姓到大足城,得先划半天船,费时费力,还不如去铜梁方便。”
靠天吃饭的村民们,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让“老”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苦无对策,脸上常常愁云密布。
随着大足区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老”支书预感好日子要来了。果不所料,古佛村成为大足区第四扶贫集团的集中帮扶对象。而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第四扶贫集团的团长“大有来头”,由区政协主席陈廷剑担任。
马不停蹄地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古佛村发展现状,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让“老”支书感受到了扶贫集团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破题精神脱贫,既让村子美起来,又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意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深思熟虑下,陈廷剑为古佛村开出的靶向治贫“药方”,让“老”支书打心底佩服。
“在扶贫集团的倾力帮扶下,古佛村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我们越干越有劲!”“老”支书自豪地细数脱贫攻坚成绩:稳定脱贫户37户158人,脱贫巩固户57户208人;修建人行便道20余公里,做到了社社通硬化路、户户通人行便道;发展优质李子、樱桃、花椒1000亩、600亩、200亩,涵盖全村农户970户291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11户413人……
贫困户的暖
因残因学致贫的8组村民李永曲,如今不再犯愁了。所住D级危房变成三层小洋楼,两个孩子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种植的2亩李子树今年开始挂果。
每天清晨,李永曲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院子,护理房前的花花草草。好日子来了,他心里喜滋滋的。
和李永曲一样,因病致贫的1组村民张正孝有着相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他感到更幸运的是,自己是陈廷剑的结对帮扶对象,这让他很有“面子”。
张正孝患有肠胃病,经常住院,妻子因眼疾不能干活,高职毕业的儿子也没有找到工作,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第一次到张正孝家走访时,看着一家三口挤在一间破旧的土房里,陈廷剑心里很不是滋味。“要为老张开好脱贫的方子,找对脱贫的路子。”陈廷剑的话,让张正孝心里暖烘烘的。走访结束后,陈廷剑立即托人,介绍张正孝的儿子到璧山区一家酒楼学习厨师,期望通过就业扶贫的形式,帮助张正孝家改善经济状况。一次、二次、三次……医疗救助、送种猪、帮助规划李子产业,还有千叮咛、万嘱咐。说起一件关于袜子的事,张正孝感动至今。前年冬天,陈廷剑又一次走访时,发现张正孝没穿袜子,便关心地问:“你没有袜子吗?”“我有袜子,穿袜子干活不方便。”张正孝回答道。“寒从脚下生。你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么冷的天,一定要穿袜子。”陈廷剑的话,像温泉流进了张正孝心里。几天后,陈廷剑再次上门走访时,第一件事,就是问张正孝穿袜子没有。“穿了,穿了!”张正孝提起裤腿,乐呵呵地露出脚上的袜子。“陈主席心细着哩!”这件事,让张正孝逢人便说。用心用情用力的帮扶,让张正孝搬进了新房,种植的3亩李子初见成效,2头种猪下了10多头猪崽,儿子也在铜梁区找到了厨师工作。“陈主席帮我算了笔账,包括养猪、种植水稻、儿子务工、农村养老保险等收入七七八八加起来,去年我家人均年收入有11073元,超过了扶贫标准线!”脱了贫的张正孝,声音很有底气。
村民们的乐
一座座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种满了鲜花和果树;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上,随手摘一颗李子吃,满嘴香甜……扑面而来的美丽,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市级贫困村。在古佛村8组的村道上,几位40多岁的农村妇女正开心地拿着手机拍照,脸上挂满了幸福。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她们也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古佛村的变化。“古佛村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这条村道以前是一条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全是稀泥。现在好了,我们出门也像城里人一样,脚上不沾泥了。”村民柏大春高兴地说。“以前古佛村哪有这样的环境哟,又脏又臭,我一直在外面打工,几年都不愿回来!”村民彭红书喜笑颜开地接过话头,“现在好了,古佛村越来越美,我再也不愿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种点李子就能挣钱。
”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让村民们认识了不少政协人。“政协干部经常来村里走访,来的次数不晓得好多回了,我们熟悉得很咧”“政协领导鼓励我们多种李子、樱桃,还要我们做好环境卫生,提高生活居住品质,说要把古佛村打造成为宝顶石刻景区‘后花园’”……村民们的话语里,流露出了满满感激。美起来的古佛村,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村民杨云良,就在村里开起了农家小院。“我们村有2家农家乐、8个农家小院,都是村民们办的。政协领导给我们支招,让我们不招厨师、员工,用原汁原味的农家菜留住游客的胃口。现在,有游客时我就是老板,闲时就到地里护理李子树。”杨云良的话里充满喜悦,“现在正值李子采摘季,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城里人来村里游玩,既买李子,又吃农家菜。”值得一提的是,该区不少政协委员还当起了古佛乡村旅游的“宣传员”,利用微信晒古佛村风景,推介古佛村的特色农产品。“我上次将古佛村的风景图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一会儿就有10多个点赞,还有朋友询问我这是哪里,说一定要去玩一玩。”唐可芬委员开心地说,“今后我还要多动动手,继续扩大古佛村的‘朋友圈’。”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