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慈悲喜舍转生梵天?说好的菩提心呢
菩提洲网站
公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有个公案:母女两人同时掉入河中,都生起了希望对方活着的慈悲心,由此所感,死后转生于大梵天。
“梵”就是远离淫欲之意,从一禅天直到无色界天,均断除了粗大的淫欲心态,故称为“梵”;又因为一禅天刚刚断除了淫欲,故称之为“梵天”,一禅天中有“大梵天”。
之所以称为“大梵天”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通过修持慈、悲、喜、舍的四种梵住心而往生到那里。
第二是因为大梵天相续中具有的一种独特的错误见解,他认为一禅天以下的众生全都是自己的孩子,把这些孩子执为“我所”(都是“我”的孩子),用慈悲喜舍的心态去饶益他们。
慈悲喜舍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简而言之,就是希望众生具足乐因及乐果,希望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希望众生不离安乐,希望众生远离贪嗔。
***阿琼***曾说,四无量与四梵住是有差别的。四梵住是指缘于慈悲喜舍这四种心,可以转生于梵天。但它并不是无量心,有其局限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普通的慈、悲、喜、舍既没有以出离心摄持,也没有以菩提心摄持,又没有以空性见摄持,更没有以证悟无我的智慧摄持,只能获得梵天等人天果报,所以被称为梵住,无法脱离轮回获得解脱。
菩提心的基础即是四无量心,所以最初应该修持四无量心,如《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大菩萨当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也。”如果没有以四无量心来修心,不可能断除自私自利的习气,菩提心也就无法生起。
进一步来说,修持四无量心本身就具足无量功德:修悲无量心,暂时无有损害,究竟可以成就法身;修慈无量心,暂时令大众悦意,究竟可以成就报身;修喜无量心,暂时无有嫉妒,究竟可以成就化身;修舍无量心,暂时自心堪能,究竟可以成就自性身。所以,我们应该精进修持四无量心。
正 理 基 础 之 上 的 四 无 量 心
才 是 菩 提 心 之 因
我们或许会有一个疑问:先要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之后才能生起菩提心;而大梵天也是通过修持慈悲喜舍的心而转生于梵天的。那到底修持慈悲喜舍感得的果报是生于大梵天还是生起菩提心呢?用慈悲喜舍去饶益他以下的所有众生的大梵天又是否具足菩提心呢?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可分为三种。
缘众生的四无量心
看到众生的痛苦之后,想要去拔除痛苦、给予安乐的心态。梵天所修的“慈悲喜舍”虽然可归纳在缘众生的四无量心中,但它与佛教内道所修持的四无量心还是有差别。
首先,大乘佛教缘三界所有的有情众生生起“四无量心”,而梵天只是缘一部分众生——虽然都是缘众生,范围却有广狭之不同。
其次,大乘菩萨是看到众生的悲苦而生起的四无量心,而梵天则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伴随着颠倒的认知。一种是“众生曾互为父母”的正知正见,另一种是“把众生误认为自己子女”的执著。前者是建立在轮回正理的基础上,后者则是颠倒的执著。
所以,尽管都是慈悲喜舍,它们之间却有很大差距。而大梵天纵然超胜,却也不具足菩提心。
缘法的四无量心
这种四无量心是依靠听闻佛法才生起的。当我们通过听闻佛法了知到: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曾用无量的恩德饶益我们,现在该是回报她们恩德的时候了,所以要“拔苦”和“予乐”——“拔”的是轮回中所有的苦,“予”的是佛果的大安乐。
大梵天在拔除众生痛苦时,只能拔除一部分痛苦;而菩提心拔除的则是整个轮回的痛苦,使众生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
无缘的四无量心
在证悟空性后,与空性俱生的四无量心。由于证悟了空性,看到了众生由于实执而在轮回中感受痛苦,故而生起的强大的悲悯心,缘众生悲苦生起的四无量心与证悟空性是同时的——这种远离颠倒执著、远离实执的四无量心被称为“无缘的四无量心”。
在修持四无量心时是层层递进的,有的人可能是首先缘众生生起,而有的人则是依靠缘于听闻和修持佛法而生起。但无论怎样,通过不断修习和串习都会逐渐生起无缘的四无量心。
建立在正理基础之上的四无量心的修持,肯定会成为我们生起菩提心的因,而不会成为转生为梵天的因。同样修持“慈悲喜舍”,其本质却有巨大差别,故梵天所修持的慈悲喜舍叫做“四梵住”,而大乘菩萨所修习的称为“四无量”。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 普贤讲堂
《入菩萨行论·浅释》 第八课 慧灯法师讲释
《开显解脱道·讲记》第二十四课 慧持法师讲释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