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顾妻儿子
家庭生活,是持续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一个国家的原动力。中国人说,没有家即没有国,有家才有国。国与家是相互相关、就如影子与身体一般。家庭问题牵动了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即国家问题。什么样的家庭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就组成什么样的社会,社群份子即社会状态。
夫妻是家庭里最重要的核心,他们是组织家庭、维持家庭上的主干。夫妻生活也是凝聚家庭力量的始由,一对恩爱夫妻能塑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园,让家里成员感觉到家的温暖与福祉。若是夫妇失和,特别是婚外情事件更是引致问题的祸源。佛教徒必须严格奉行一夫一妻制,佛陀反对在家男弟子与妻子以外的女性苟合,也要女弟子守持贞节,忠於丈夫。佛陀要弟子们了解维持一个家庭的困难;尤其当不幸的事情发生时,将牵连到孩子、亲友及家人,使得事情更为复杂。基於对人类的愚昧、重欲难断,佛陀就制定了不邪淫戒,严禁在家弟子们通奸、和对各种邪淫罪行的违犯。
古时代的家庭理念是男主外,女主内,夫妻司职分明。迈进新纪元,时代妇女都有自己的理想与任务,步出厨房,踏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事业。头班妇女由於事业繁重,无法兼顾家务,更莫说教育儿女。子女在缺乏父母的督导与关怀下生活,长久下去,就会造成家庭问题,出现了问题孩子。当今社会的青少年问题给了社会很大的冲击,问题的症结始终是归究於家庭。
佛陀认为经济利益是人类福祉的泉源,尤其家庭生活更以经济作为基础。要是家庭生活状况出现问题,就会闹「贫贱夫妻百事哀」。虽则夫妻间的结合不是以金钱作为准则,但现实生活总不能无财渡日。佛陀经常都劝导在家居士应当以家庭为主,善加利用时间与机会去发掘未来的福祉,过一个美满的家庭生活。
佛陀有一回对大慈善家,给孤独长老开示,道出四种谋求福祉之道。
享用以正当方法赚取来的财富。
以宽容心对待自己、家人、眷属与朋友。
不举债过日。
不犯身口意三业,过著清净无瑕的生活。
上述中的前三点,都是以物质或金钱所带来的快乐,这些都不是提升精神生活的途径。至於第四点,方才是於道德和心灵的发展,趋向於安祥、快乐、以达臻善完美的境界。
妇女与家庭向来都有著很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家庭妇女或头班妇女,其扮演角色,相当重要。如果婚后的妇女,没有相夫教子的心意,势必会弄得家犬不宁。佛陀有一次到大慈善家,给孤独长老的家应供时,受长老的要求,教导其媳妇玉耶女。因玉耶女为大臣之女,嫁入给孤独长老家后,仗娘家富贵,不敬家翁及丈夫,给孤独长老深感无奈。在无计可施之下,唯有求助於佛陀,点化玉耶女。
当佛陀抵达长老的家,恭请进入屋内时,玉耶女由於我慢心的作祟不欲会遇佛陀,而躲在房内。佛陀於是使用神通放出一道毫光,穿透墙壁,射入玉耶女的卧房。玉耶女见自己房内豪光充溢,心生奇怪,最后是抗拒不了好奇心的驱使,偷偷躲在一个墙角,窥视厅里的动静。当她的目光投注在佛陀的慈容时,不禁给佛陀的庄严相感动,同时也收敛了自己的傲慢心,自动地走到佛陀跟前,向佛陀顶礼。
佛陀随即为她开示为人妻子的任务及道出七种类型的妇女相。七种妇女型即:
泼妇型∶不讲理,傲慢,霸道及专制造麻烦的女人。
贼妇型∶好吃难做,爱慕虚荣,挥霍无度及常偷窃丈夫财物者。
跋扈妇∶好逞强,吃里扒外,专门占取夫家东西供应给娘家的女人。
慈母型∶贤妻良母类型,对夫家人关怀体贴,无微不致照顾的善女人。
姐妹型∶敬夫如兄,情如手足,礼让无争者。
良友型∶相敬如宾待夫君,与言娓娓而谈,能与夫共谋策略,计画周详的知己
婢女型∶俯首帖耳,对夫之言听从不惟者。佛陀讲述完后,并向玉耶女问道欲作那一种类型的妇女。听得佛陀一问,玉耶女心里非常内疚,觉察到自己过去的傲慢无礼态度的作为很是不对。马上跪在佛前,认错告解。受化了的玉耶女就答应佛陀做一个恭敬不惟的婢女妻。
夫妻之道
唐诗的「不羡神仙羡鸳鸯」不知羡煞了多少人。夫妻感情要持久,十年如一日般地恩爱,就得建立起互相信赖,互相尊敬的情操,才能成效。想要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就得阅读「善生经」。此经为佛陀教导夫妻在建立福祉家庭的最佳家教法。
依据经典的记载,为人丈夫要以如下五法对待妻子∶
怜念妻子:体解妻子情爱甚笃,常独守空屋之闷,当给予关怀体恤。
不轻视她:尊重妻子,莫当黄脸婆般看待。
恰时送礼:妻子生日,或结婚纪念日当赠送礼物,表示钟爱。
尽托家务:家中细务,完全交予妻子管理。
念妻眷属:关心妻子亲属,时而往岳丈家探望慰问,保持关系。
身为人妻者,则当依以下五事对待丈夫:
深重爱敬:忠实於夫,待之於礼,言语不得顶撞
温柔体贴:殷勤爱护,无微不致地照顾丈夫。
勤作家务:细心打点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
守护家财:谨慎处理丈夫财物,支取须得分明。
善待夫家眷属:视家翁家娘如己父母,姑嫂叔伯如自己兄弟姐妹,不得有嫌弃之心。
为妇之道,嫁鸡随鸡,居於夫家与姑嫂众等相处,就得谨慎处事,切莫做诸败坏家门的作为。要做丈夫的好妻子,要做夫家的好成员。佛陀教导善女人「居家安道」的上策有七。即∶
外火莫搬回:别把外面的是非搬回夫家。
内火莫搬出:别把家内的是非搬出去。则家丑莫外扬也。
给予有还者:把东西借给予有能力偿还的人。
莫给不还者:别把东西借给没有能力偿还的人。
贫穷皆应给:见孤贫者当怜恤给予一切所需。
坐得安乐:尊敬长辈,恭迎搀扶上座,切莫让长辈站立而自己却安坐来相对言论。
吃得安乐:任何美食都得先奉养於前辈,与家翁家娘用膳时,自己识礼侍候在旁让长辈先受用。
睡得安乐:休息就寝前,将家务琐事清理妥当,检查门户妥当上锁才就寝,养成早醒习惯。
护家圣火:孝敬堂上双亲,奉养无缺。
敬宗神:敬礼夫家祖先宗亲。
养育儿女
相夫教子,是夫妻俩人负起的责任。尤其是为人之父,对待子女亦应当赋予爱心,善加扶养。对孩子的生活行为都要好好督导,时常给予指导与关怀。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子女的动向与嗜好,身为父亲的就得略知其一二,不能无视於他,任由放纵胡为。为人之父不易当,当了就得对儿子尽责,要严明对待孩子。
以前,有一个学士,又聪明,又有才华,深受父亲宠爱。做父亲的,根本不会好好教这孩子。儿子说了一句好话,做父亲的就到处告诉人,由年头赞到年尾。要是儿子做错了一件事,就极力替他掩饰,希望儿子能改过。等到儿子结了婚,出来做事,态度越来越傲慢,最后,因口不择言,得罪了人而被人杀死,对方还用他的血来涂器物。下场落得多么可悲。
父亲对子女,要严明,不可以太过亲近随便。儿子和父亲,有骨肉亲情,更不可以怠慢。怠慢就会变得该慈的不慈,该孝的不孝。太过亲近随便当然会产生怠慢了。
教养子女的工作是从家庭开始,亲职教育是由父母来负责,子女一生的前途,就视家庭的教育基础如何。佛陀在「善生经」里称谓,教养子女的方法有五。
即∶
教导孩子远离邪恶。
指引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协助孩子成为一个善於工巧的工人或商人。
协助孩子的婚嫁,为其物色好对象。
适当时将财产交予孩子。
儿女是繁衍家族的重要环节,为人父母若能教之有方,养之有道,必然能使到未来主人翁光宗耀祖。这就是佛陀所谓的「善顾妻儿子」是吉祥也。
夫当夫,妻当妻,
父当父,子当子,
友当友,人当仁,
各尽本分,各安职责,
人人诚实,你我包容,
互相尊重,关怀体恤,
家家和乐,社会平安!
家庭理念在俗人眼中是香火延续,命脉相传的来处。故华人的理念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之事是子女最重要的人生一件大事。婚姻可以说是一种社会习俗,它有效地维持生育秩序与和谐。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