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修今天开始学习《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是古来称为的净土三经,是修学的根本经典。在《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庄严给我们简单说,向我们发愿,以信愿之心而念佛,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三不退。《无量寿经》呢,从法藏比丘开始发愿,四十八大愿,中间发了愿之后具体的修行,这些境界都给大家说得很详细。《阿弥陀经》是小本,非常简略地给我们介绍整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前因后果。《无量寿经》非常详细了。从最初发心,怎么样选择,怎么样思维,怎么样发愿,怎么来修行成就自己的愿力,成就了之后整个西方极乐世界有哪些果报,相应于娑婆世界五恶五痛五烧,把这两者给我们对比,教我们如何修行。这两者起发信愿心的成份比较大。在《观无量寿佛》经就是具体讲修行方法。
所以说我们平时说念佛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介绍得比较详细。特别是观想和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在十六观中分别给我们解说。 所以具体要修行,还是《观无量寿佛经》,特别是对今天分别心重的人来说,很对根基。持名念佛也需要根基,不是有这样的信心,愿心,阿弥陀佛你叫他念下来,不老实的人是办不到的。心整天去打妄想,念一句佛念起来了,但我常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观无量寿佛经》就能对治打妄想,心里第六意识,对治毛病。要收摄精神,从十六观中来锻炼。如果没有练过十六观的,平时你没修过其他的禅定法门的,要收摄信愿之心又相当薄弱。怎么能把心收摄起来呢?要讲《观无量寿佛经》,教大家如何以分别来对治分别。以清净分别、如理分别来对治染污分别,虚妄分别。你喜欢想就给你想的法门。其他平时你想的有因果,今天想十六观也有因果,但两种因果结果就不同了。我们要围绕十六观去想,去观。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锻炼那个心。要是你去想其他的虚妄分别,就是生死轮回的因果。所以要读一读《观无量寿佛经》,学《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迦牟尼佛亲自给这部经命名,最初的时候经名不这么简短。最初的时候这部经叫《观极乐国土无量诸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经》。这里就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说得非常完整了,《无量寿经》就是正报庄严。阿弥陀佛究竟有什么功德,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正报庄严中的眷属庄严,上首弟子。二十个字的经题全是从我们怎么样起心动念,愿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起心动念观察这种功德,以观察门来修念佛,这是第一种名字,还有一个名字叫《除业障深诸佛前经》。前面一个名字是从我们观想的境界当中来命名的,后一个名字呢是从经的作用当中来给我们命名的。自己念念之间,在十六观中念念之间观灭罪。每一种观法都可以消除无量无边的生死重罪,业障除尽之后十六个观法还可以成就我们的往生心。
在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功德利益,观察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神通,观察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种种好处,在观察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能生欢喜心,能生愿生心,能对治我们自己妄想心,所以叫《除业障深诸佛前经》。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第六意识有一种智慧,能依照《观无量寿佛经》所教给我们的方法如理思维,我们平时所说的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如理作意,称之为观。释迦牟尼佛怎么教我们,我们就怎么样观察,依照观察而修行。有十六种方法,所观察的环境有六种对象,我们就依这种对象来降服我们的妄想心。平时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心始终停止不下来,众生就是这样,喜欢虚妄分别,从无始劫一直到今天已经习惯了虚妄分别。观察这种对象很舒服,观察起来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花样就多了,不再是原来只有一个玩具,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方便了。在我们度众生的时候,一般说你只能干这样,你不能根据众生的需求与时俱进来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就可以。
给你一种环境就是十六观。所以我们学《观无量寿佛经》呢,观是观察的智慧。所观的环境呢,就包括极乐世界乃至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我们这里只说了观无量寿佛,实际一句佛就包括了佛法僧了。平时我们说佛法僧三宝是不能分开的,所以说佛法僧三宝,表面看是三个不同的对象,其实呢,是彼此相成的,不能相互离开的,分不开。所以一说无量寿佛的时候所有的境界都包含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叫总持名号,一句万德名号包含了许多好处。
依无量寿佛来观察,无量寿佛安住的极乐世界,他的上首弟子种种的功德都包含在这里了。这个名字非常简略,一种不变的法则。我们今天凡圣共修,你有智慧的人你修行可以以这部经来修,文化智慧少一点的人也可以这样修。大德善知识得到利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我们也可以。经是不变的规则,只要你依照这个方法去修都能成就。平时所说的要相应,要契机契理。真理,诸佛所证到的真理,这一部《观无量寿佛经》呢,我们依照这十种观法,我们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能见佛闻法,证无生法忍,就能证到诸佛所证的真理的全体,全部都能证到。诸佛有什么样的智慧,我们就能成就什么样的智慧,有这种功德。这叫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基。在这里各种各样的众生根基都能修行这十六种观法,都能修起来。修起来都能得到利益,这叫下契众生根基。
“经”还有一种意思是贯穿。就是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在这一部经当中都贯穿无疑。佛所说的经多了,只要你老老实实有信心有愿心虔诚心。这一部经的义理就包含了三藏十二部经的义理,都在这里面。一部经可以总括十二部义理,把其他经典的意思全部贯彻无疑。平时我们就没有这种信心,十六观法能不能把所有的经都总持起来呢?全可以。能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这些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贯穿起来,经有这些恒常不变。过去的众生照这部经的方法一修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成佛,证三不退。今天也是这样,将来久远劫以后,众生看到这部经,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他也能得到这种利益,所以这个法有恒常不变的意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同修也可以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可以为今天修学净土法门的人专门来修学。所以无量佛呢,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教主。在因地当中当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多生累劫勤苦修学,今天终于成佛,成就了,就依他的万德名号来度化众生。所以说这部经就是以无量寿佛的万德名号,功德庄严把三世诸佛所讲的经法贯穿起来,给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所以这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要让众生迅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无上菩提心,能很快断除生死恶业,这是我们净土法门当中是一贯的。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礓良耶舍译,这是翻译这部经人的名字。刘宋是时间,西域是地名,西域常是指古印度而言。畺良耶舍这个法师经通经律论三藏,很有智慧,在每一个时间他都能如理如法地来奉行这些佛法,三藏法师叫职称。他把这一部经典给我们翻译过来。他在刘宋初年到达了中国,所以把这一部经给我们翻译出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阗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法王子而为上首。
这种情形安在一部经的前面,讲释迦牟尼佛当时讲这部经的情形,称为经后序,放在经前称为后序,释迦牟尼佛讲经之后所安立的。给大家交待因缘,平时所说的六种证信是在这一段当中通常都要讲。如是我闻,下面十六观经所讲的三福十六观的修行方法。我闻是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佛那里听到的,我们可以树立这样的信心。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释迦牟尼佛依教相应的时候,从最初大众集会起来,到最后这一部经讲完,如来佛讲经说法呢,时间无量无边。佛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他可以分身讲好多种法。这种时间,你不可以禁止在哪一个地方、哪一个时间,时间是没有自性的。古来的印度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一时指释迦牟尼佛讲说《观无量寿佛经》的时候,也是机教相应的时候。佛就是讲说这一部经的人,娑婆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
一般说佛,都是释迦牟尼佛讲说的。翻译过来要有觉照之心。自觉和其他凡夫不觉悟要区分开来。觉他呢,就以其他的自私自利心只图自己求安乐的二乘发心就有区别。大圆满觉呢,就要超过其他诸大菩萨。佛超出了这三种大境界,究竟圆满觉悟。所以今天所说的三福十六观是往生的一个正因法门,三福十六观是主要的修行法门。你能修起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就没有问题。释迦牟尼佛亲自讲说的,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就是灵鹫山。每个人都有心,心就是灵山。所以么释迦牟尼佛时时刻刻安住于我们众生心当中。佛心众生心,心心无二心,都是从法界真心当中流露出来的。诸佛是依此而建立道场,众生呢,不管你是在生死轮回,其实真心从来没有丢掉过。所以把它也称为灵山。耆阇崛山中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灵鹫山。这是说法的地点。听经闻法的人有证了声闻罗汉果的大比丘。大比丘比一般的刚刚穿僧衣的比丘师父们就不一样了。受了比丘戒了,你也叫比丘,但你没破烦恼,没有能力。大比丘有大的智慧,大的能量,能断烦恼能证菩提。常跟随释迦牟尼佛的大比丘众,一般叫千二百五十人俱。文殊师利为法王子,法王就是佛,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世出世间法,佛精通无疑,没有障碍,所以叫法王。我们今天在藏地当中也有法王,掌握很多佛法。自己在修学佛法过程中自由自在,能根据众生的根基来度化众生。你知道一点法不能叫法王,能总持三藏十二部经典,相对于众生不同的根基都有。这些佛法在自己的修正境界里自由自在,已经证得了,得到这些佛法了。用哪些佛法能对治自己的烦恼,他马上就能用起来。观众生是哪一种根基,他就随众生的根基给他讲经说法,能对治众生的执着和虚妄分别。能叫法王很不容易,我们跟着他修学佛法能很快成就。法王子,我们称文殊师利为法王子,智慧第一。在一切菩萨当中,他的智慧最好。因为他的智慧德能在这些菩萨当中最为上手,所以举他出来作为代表众。六种正序都在共中。
这一部经的发起是由什么而发起的,有因由。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以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
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这一段都是法起序。有一个国王叫频婆娑罗,他有一个太子叫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调达者,提婆达多之异译也,受了教,出了家,长得也非常庄严,也能背诵经典。他忌妒释迦牟尼佛。佛给他说文殊师利这些菩萨这么有智慧我都没有把佛位传给他们,怎能给你。这个提婆达多怀恨在心,就去离间太子,唆使行逆,对阿阇世说,你父王这么老了还不传位于你,我们一起去把你父亲害死,你去做新国王。世尊年迈,应当退休,我作新佛。阿阇世受了坏人影响,就把他父亲关起来,不让人去看他,想把他饿死掉。但频婆娑罗王的夫人,去帮助他,把粮食偷给频婆娑罗王吃。频婆娑罗王吃了之后又请求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给他讲经说法。关在后宫又能听经闻法,所以没有死掉。过了七天,这个阿阇世去问国王死掉没有,说没有。原因是他的母亲常把东西偷进去给他父亲。释迦牟尼佛经常给这个国王讲经说法,所以在后宫还住得舒服。
这时候对他母亲就发生大嗔恨心了。他说你母亲是贼你帮助这个恶王,让我继承不了王位。当他要杀他母亲的时候,这两个大臣就来劝他了。说从古到今有争王位把父亲杀掉的,没有把母亲杀掉的。你这样的恶人我们辅佐你做什么?离开这些大臣想治好国家就艰难了。所以在这两个大臣劝说下,就没杀母亲,把母亲关起来了。他母亲就非常伤心。生这个娃不但要杀他父亲还要把母亲关起来。所以五浊恶世是人们最依赖的,父亲母亲夫妻眷属,这是世间上最亲爱的人情,很多人割舍不下。叫你出家念佛,就是放下这些父母亲情。今天看这些国王当了一国之主还要造这样的事情。你们老百姓呢,生儿育女有保障吗?要看到这一对夫妇生下的阿阇世为了国王的位置要杀害自己父母亲的大逆不道的事情,世间上就是这样的情形。
所以这个夫人越想越伤心,就请救于佛。释迦牟尼佛,今天你看我儿子都是这样,五浊恶世就到达今天这个地步,我没有什么留恋的。所以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早些往生,请求释迦牟尼佛来给他讲经说法,给他把清净的往生地方指出来。所以释迦牟尼佛来给他讲三福十六观。因为他这种请求,所以释迦牟尼佛才讲三福十六观这个法门。这部经的发起就是这样。把这种意思给你讲过了。我们把文字上也给你过一下。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
在王舍大城里,有一个太子叫阿阇世。这里有一个故事,讲频婆娑罗王年纪大了还没有儿子。盼望有个儿子赶紧来,就去问算命的,算命的说深山里有一个仙人,和他有一段因缘,会来做他的儿子。频婆娑罗王就派宫里的人进深山里向这个神仙说你赶快死掉,赶快投生。国王派使者去劝他,劝不听,这个国王就把他杀掉了。因为他们两还有因缘,他等不得,急切想要抱儿子,就把这个神仙杀掉了。这个仙人也来投胎了,做他儿子。所以来损伤他,因为有怨气,心里的怨气在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人家算命的给他一算,说你的儿子虽然求来了,但对你有损生。这个频婆娑罗王在生这个儿子的时候在天井当中生,生下来摔死就算了。生下来摔在地上了,没摔死,只是把一个手指头摔破了。从楼上生下来摔下来都没摔死,儿子就留下来了。所以你会遇上这样不如意,那样不如意都是我们所造的业现形了,世间上有一种显现这种业缘。
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调达他出生的时候诸天内心里都出现天热,他是佛的堂弟,是阿难尊者的兄。释迦族出家的有很多。调达也是释迦族的,是阿难的亲哥哥,他出生的时候有三十种相好,长得非常庄严,出家能背诵很多唯陀经典。他忌妒佛所受到的供养,就跟释迦牟尼佛请求你退位。我来做佛。没有被释迦牟尼佛允许,所以很忌妒。就教阿阇世把他父亲杀掉做新王,于是阿阇世就把自己的父王关起来(频婆娑罗王长得非常端庄)关起来让他不得出来。把其他国家的大臣制约起来,不能去接触频婆娑罗王。国太夫人,名韦提希呢,就是频婆娑罗王的妻子,见了这种情形,恭敬大王,沐浴洗澡,以草面和酥油蜂蜜一样的东西涂在身上。穿上衣服人家就看不出来了。外面再挂璎珞,就是手饰之类的东西,里面是空的,就把葡萄浆也装在里面。非常背密地进去,把身上的东西刮给他吃。所以夫妻之间情份很重。这个时间,把这些面吃了,葡萄浆喝了,用水把口漱掉了。
因为他是皈依三宝的,漱口完了,把掌合起来。用恭敬心面向耆阇崛山,身体到达不了,朝着这个山就在那里礼拜。他说释迦牟尼佛你老人家大弟子目犍连有神通,他是我的亲戚,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道友。这个时间请求世尊来派目犍连给他传授八戒。因为八关斋戒一天一夜,能守持的话功德非常大。所以叫他来传八关斋戒,这样时间允许。所以自己来受八关斋戒,一天一夜很具足功德。八关斋戒又是在家人向往出家的一种戒法,所以这里暗中突显,频婆娑罗王有突显的想法。
当频婆娑罗王在祈求的时候,目犍连非常迅速,如老鹰一样,很快来到频婆娑罗王所在的地方。每一天都是这样。授王八戒。为频婆娑罗王传授八关斋戒。经过二十一天,因为天天都有韦提希夫人在身上涂这些草面蜜蜂,天天有目犍连给他讲经说法,这种日子还是很舒服的。所以得闻佛法的缘故,他长得比原来还好。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当过了二十一天之后,这个太子就问守门的人,经过二十一天了,父王还在不在啊?守门人说:大王还生活得很好。国太夫人给大王送东西,有佛从空中飞来给王讲经说法,这个守门的人没办法止制的。目犍连有神通,谁能制止呢。当时太子听了这话,怒火冲天了。本来以为老国王已经死掉了,没想到国王比原来长得还好。因为嗔恨心发起来了,就骂自己的母亲是贼。他称母亲为贼,因为他想当国王当不了,是一种障碍。所以骂自己的父母亲。他做出了五业重罪。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然后又骂僧人。说你们也是恶人。所以让国王这么久还没死掉。他就把宝剑拿出来想杀害自己的母亲。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名叫月光,这个人非常有智慧。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以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时,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
这两个大臣给国王进谏说我们从论典上来看,从无始劫以来,这些人为了贪国王的位置来杀害他们的父亲这样的人有许多。《毗陀论经》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史记》。恶王有很多,但是从来没有看见哪个害自己的母亲。而你今天还超过那一万八千个恶王,不仅要杀害自己父亲还要杀害自己的母亲。大逆不道,污刹利种非常高贵的种性,你污染了,你不配做国王了,我们不忍看到这样的事情。是下贱的人,我们想住在这里都不行。跟你这个下贱的人在一起,我们就是污了自己。这两个大臣是国家的顶梁柱。把这样的话说完之后,用手按剑,一个是怕太子杀害他的母亲,二是用自己的怒气劝这个王,边退边走。当时阿阇世王非常恐惧。为什么呢?这种情形非常紧张。一个是两个大臣拿着剑,两个大臣走了怎么治理国家呢。
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所以他就问耆婆,你们不帮我了吗?耆婆就给他说了,你不要杀害母亲,你把母亲一杀掉了你大逆不道,全国人都会反你。这个阿阇世王就惭悔。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就停止杀害母亲的行为。虽然不杀害了。但是叫人把母亲关起来了。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这个夫人就非常忧心,就向着灵山顶礼佛。我以前有困难有烦恼的时候,你老人家有他心通,经常派阿难尊者来问我。我今天因为这样的事情堕在烦恼当中了,忧愁王将要被害。世尊你老人家来救度我啊。但是释迦牟尼佛你老人家那么高贵,我想请你来要求过份,你只要派目犍尊者和阿难尊者与我相见,我就心满意足了。正当说这种话的时候,他自己心里面非常悲伤,哭得眼泪象雨一样。释迦牟尼佛有神通的,你在顶礼的时候佛就知道了。所以佛三明六通十八神变。你在世间上做什么佛都知道,所以佛常在我们身边出现你就是不知道。业障障碍了我们自己身心。佛来救度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并不知道。佛的三明六通十八神变你能隐瞒吗?就是破了初品无明的菩萨都能看见你,不要说那些释迦牟尼佛了。小乘声闻弟子也有神通看见你做恶事,我们做任何事情人家都能看到。这个时候呢,这个韦提希夫人顶礼,还没有抬头,这么一会儿功夫。释迦牟尼佛在灵山知韦提希心知所念。他心里有他心通,就知道了,韦提希夫人在祈祷,就叫连目犍连和阿难尊者,佛也在王宫当中显现了。所以说他们三人在空中出现了。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使韦提希抬起头来看见释迦牟尼佛身子金色,非常庄严,放大光明。他自己坐的是百宝莲花,各种宝贝形成的莲花。目犍尊者站在佛的左面,阿难尊者站在佛的右面,还有很多护法,天龙八部,在空中散花,就象下雨一样来供养释迦牟尼佛。佛见了佛,韦提希夫人见了世尊之后,自绝璎珞。见了佛之后要取下来。这些经典都是这样说的,贵夫人的手饰,用具很多,一进寺庙就要取下来,是对佛的恭敬。把自己的身子铺在地下顶礼释迦牟尼佛,见了佛悲喜交加。喜的是佛有大慈悲心,悲的是我今天遇上这样的灾难。一看到释迦牟尼佛就像受苦受难的儿子见到自己的父母。大声地在那里哭,向佛说了,我过去究竟造了什么业啊,生此恶子。释迦牟尼佛你老人家有什么因缘。我这个儿子是受了提婆达多的教唆,释迦牟尼佛你都是佛了,你为什么要和他共为眷属呢?你释迦牟尼佛这么圆满的人,居然还有人来篡位。我生的儿子这么五孽不孝,他心里把自己的念头说出来了,就只想要往生一个没有烦恼的清净地方了。遇上这种恶事情她是万念俱灰,我当往生,对于五浊恶世再也不留恋了,发了强烈的出离心了。释迦牟尼佛给韦提希夫人讲,三福十六观具体的修行法门。平时没有遇上这样的恶事,国太夫人自己觉得很幸福。今天遇上恶事了才发了出离心。释迦牟尼佛给他讲说,在五浊恶世当中,三途地狱恶鬼畜牲都充满五浊恶世当中。五浊恶世更多的是这些不善之人聚集在一起。《无量寿经》上说的五恶五痛五烧辗转无穷。发愿要往生诸佛清净国土。一个是出离心,一个是愿往生心。所以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哀求,现在只希望佛陀老人家用大智慧教我修行,教我清净业处。你要让我能往生能修行。所以这个观包含了很多。一个是看见,所以这个观有一种看见的意思。还有一种是思想的意思,你要教我把内心里的安身立命的修行之道,怎么样才能往生。一个是观修,一个是思维。所有的这些清净业处,没有染污没有恶业,。就是极乐的地方。业是行为,处是由这样的行为所感得的地方。人家连因带果在请问,不像我们今天,关于清净业就是修行。三福业修行善法,那叫清净业,那叫修行。依这样的清净业而往生的地方,清净处。是什么地方?极乐世界,依于三福十六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里是韦提希夫人请求释迦牟尼佛给他讲说这样的方法,让他能成就。要修行这样的清净业,要往生这样的清净处。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