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在线网

龙舒净土文新白话版卷九

发布时间:2024-10-02 05:02:12作者:准提咒在线网
龙舒净土文新白话版卷九

龙舒净土文卷第九

《十六观经》说:“上品上生者,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然而修上品的人,佛的甚深旨义,不可不知。如今浅显的尚且不能知,何况那甚深的呢?所以这一卷由浅入深,切近日常生活的都提到了,名叫助修上品。

习说

孔子教化三千徒弟,那要旨超不出一部《论语》,而“学而时习之”作为开头的第一句,那么这一句的意义,难道不是急需的要务吗?因为“学”,是学做君子,学做圣人;“习”,是练习功夫礼仪的习。所谓学君子圣人,不可能马上就做到,所以必须要时常渐渐练习。若是学“宽大”,就在狭隘时练习;若是学”温和”,就在忿怒时练习;若是学“恭敬”,就在傲慢时练习;若是学“良善”,就在凶狠时练习;若是学“辞让”,就在争执时练习;若是学勤敏,就在懈怠时练习。然而所谓时习,就是当遇到事要时时练习,就不是虚假的习了。那么练习必定成,成就自然有可喜的了,所以说“不亦悦乎”(不也很高兴吗)。能悟到这个理,那所有《论语》中所说的善,都可以进取了。所以知道用这一句,放在一书的开头,是有深意的啊。修西方净土而进取道,尤其重视“习”,所以不可不知。

葛守利人说

大观年间,有一官员买靴子到京城市场中,见有一靴子很大,是他父亲陪葬的。问人家:“怎么得来的?”回答说:“有一官员带来修理的。”问:“什么时候来取?”然后就去等候,果然见他父亲下马留钱取靴。那儿子就下拜,父亲不理,又乘马走了。那儿子追随二三里地,眼看追不上了,就呼喊道:“我与父亲活着时候是父子,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教我?”那父亲说:“学葛繁。”问:“葛是什么人。”说:“世间人。”那儿子就去查访葛在哪里。葛当时是镇江太守,那儿子就去见他,说明原委,并且问葛为什么如此的受幽冥(地府)看重。回答说:“我开始每天做一件利人的事,后来每天做两件,又后来每天做三件,直到做十件。到如今四十年,没有一天停止过。”问:“怎么利人?”葛指着坐椅间的脚踏子说:“若是这东西放的不正,人的脚就不舒服。我把它摆正,也是利人的事啊。又比如人口渴,我能给他一杯水,也是利人的事啊。只要随缘去利人,上自当大官的,下至乞丐,都可以去做。只是在于坚持而不废止罢了。”那儿子礼拜告退。葛后来高寿坐化而去。看来这样利人的事,不可不勉力做;害人的事,怎么可以去做呢?所谓“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语)者,葛是做到了。葛同时修净业,并且回向,后来有僧人神游净土,见到葛在那里。

施报说

儒家说施报,佛家说布施果报,其实是一样的啊。佛说:“欲得谷食,当勤耕种。欲得智慧,当勤学问。欲得长寿,当勤戒杀。欲得富贵,当勤布施。”布施有四种:一是财施;二是法施;三是无畏施;四是心施。所谓财施,就是用钱财惠施别人;所谓法施,就是用善道教化别人;所谓无畏施,就是人及众生正当恐惧时,我安慰他们使他们无畏,或帮他们脱离恐惧,使他们无畏;所谓心施,就是虽然没有能力救人济物,但常常存有救人济物的心。佛把孝养父母,也当成布施,因为凡是向外施出的,都是布施。所以作为下属而忠勤奉事上司;作为长官而仁慈安抚民众;作为老师而严谨教导;作为朋友而诚恳相助。一言一话之间,必要使他人有益;一举一动之际,必要使他人不受伤害。种种的方便利人利物,不使他人有所损害,都是布施啊。行为是这样,存心又是这样,后世怎么能不获得富贵的回报呢?古语说:“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所以今生享受的福报,是前世修来的,就像今年吃的粮食,是前一年种的。人不能早上种谷子而晚上就吃到,就像不能修福而立刻享受到。所以粮食必有半年才收获,福报必有隔世才回报啊。孔子说“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不把货物丢弃不是留给自己,不喜欢不出力的行为不是为了自己);老子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多),都是布施的意思。曾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出去什么返回什么);老子说“天道好还”(天道常常有回报),都是果报的意思。所以儒道二教,都说施报,但不说来生隔世了。所谓“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灾人者,人必反灾之”,都是现世的施报啊。所以知道施报再去修净土,培养善根就多了。

至人延年说

我曾经听得道高人说,人生的衣食财禄,阴司都是有定数的。如果节俭不贪,就可以延寿;奢侈过份,享受用尽就寿终了。譬如人有钱一千,每天花掉一百,就可以用十天;每天花掉五十,可以用二十天;如果放纵奢侈,马上就败亡了;那如果一千的数,一天就花完,不可怕吗?《易经》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天地的数加起来是五十五,所以变化莫测)。所以天地那么大,变化那么奥妙,鬼神那么难测,还不能逃脱定数,何况人呢?有人说:“有的节俭而命短,奢侈而寿长,为什么呢?”节俭而命短,是本来寿数就少啊,如果再加奢侈,那就更命短了;奢侈而寿长,是本来寿数多啊,如果再加节俭,那就更寿长了。那么天地对于人是无私的,怎么说本来的寿数有多少呢?这都是前世所造的罢了,所以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只要现世多行善事,就增添福寿,所以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行善神知道会给福)现世多造罪恶,就减福寿,所以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而且修净土的,本来不在福寿的多少,但是损福寿的事,就是德太薄了,怎么能不注意呢?增添福寿的事,就是德很厚了,怎么能不努力呢?

食肉说

《楞伽经》佛告诉大慧菩萨说:“有无量的因缘,不应该吃肉,我现今为你略说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在轮回中常常互相成为六亲眷属,因为作亲人想,不应吃肉;因为不洁净的气氛会生长,不应该吃肉;因为众生闻到气味都恐怖,不应该吃肉;因为使修行人的慈心不生长,不应该吃肉;因为愚痴凡夫嗜好的,臭秽不干净,没有好名声,不应该吃肉;因为使咒术不灵,不应该吃肉;因为杀生的人见到形体动念,深深执著味道,不应该吃肉;因为那吃肉的人,上天厌弃他,不应该吃肉;因为使口气发臭,不应该吃肉;因为多做恶梦,不应该吃肉;因为空闲林中虎狼闻到香味,不应该吃肉;因为使人饮食没有节制,不应该吃肉;因为使修行人不生厌离娑婆世界的心,不应该吃肉;因为我经常说,所有饮食,都当作吃儿子肉去想,当作服药想,不应该吃肉。所以放任吃肉,完全没有道理。大慧,凡是各种杀生的,都是为财利,杀生贩卖。那些愚痴吃肉的众生,花钱做网,而捕猎肉类。那杀生的,或用财物,或用钩网,获取那空中水里陆上的众生,种种的杀害,屠宰贩卖赚钱。大慧,也没有不教不求不想就有鱼肉的。因为这个道理,不应该吃肉。”佛又说偈语,大略是:“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狱。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食肉无慈悲,永背正解脱。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众生的肉,本来不是人的食物,因为耳闻目睹习惯了,不知道那是错的。如果能断掉肉食,固然是上策啊;如果不能断,暂且吃三净肉而减少;饭食如果兼吃其它,就减少肉食了;如果两餐有肉,就一餐吃素。人生福禄是有定数的,如果这样做自然可以延寿。又如早晨吃素,那好处很多:一是少造业缘;二是可以清净;三是不影响善业;四是到晚上吃饭时,不会偏食。这样一来自然可以延寿。如果觉得吃素很难,应该用吃荤食的费用作素食,那就容易做到而且可以持久。如果放纵口腹的欲望,也就没完没了啦。有人说:“世上欲无刀兵劫,须是众生不食肉。”这话不可怕吗?不能免掉吃三净肉的人,第二天可以为被吃肉的众生,念西方四圣号和往生咒,超度往生,这才可以化解怨仇灭除罪业。根据阎罗王告诉郑邻的话,就是至诚念四圣号超度亡灵,必定得到往生,详细记载在第八卷。三净肉,就是不是亲眼见到杀生的,不是亲耳听到杀生的,不是为了自己才杀生的;以及自然死的,鸟的残体,是五净肉。

戒杀盗淫说

《楞严经》上佛说:“想爱女色,心纠结放不下,所以有淫欲,于是世间的父母子孙,就相互生生不绝。还有以欲贪为本的:贪爱血味,心里滋想不止,所以有食肉,于是世间的卵生化生湿生胎生各类动物,随着力量强弱,互相吞食。还有那以杀贪为本的:因为人吃羊,羊死转生为人,人死转生为羊,其它吃肉众生,也是如此,死死生生,互相吃来吃去,恶业都生起了,直到未来无穷无尽。又有那以盗贪为本的:你欠我的命,我还你的债,因为这样的因缘,经过百千万劫,常在生死中;你爱我的心,我怜你的色,因为这样的因缘,经过百千万劫,常在纠缠不休。这都是以杀盗淫三者为根本的。因为这样的因缘,恶业果报就相互连续不断。”而西方净土,是清净的身体,不是因为淫欲而生的;吃清净的食物,不是因为杀害而得的;相处是清净的人,不是因为尘世的利益而交往。所以都是脱离了杀盗淫等,但是修上品的人,这些也不可不知。

饮食男女说

饮食和男女,是人存在的大欲了。制约到好像没有,就是圣人;节制而不放纵,可算是贤人;放纵而不节制,就是下等愚人。因为这两件事,都是造业的所在。杀生为了满足口腹,不是造罪是什么?淫欲因而丧失天真,不是造罪是什么?何况这两事更是相互助长,因为贪饮食就血气盛,血气盛就淫欲多,淫欲多就反过来损伤血气,血气损伤又依赖饮食的滋补,所以二者是相互助长造罪啊。若要减省口腹欲望,必须先节制淫欲;若能节制淫欲,就可以减省口腹,这是养生延年之道。如果能节制而断绝,那么粗茶淡饭也是自以为美了。如果放纵,那么人生受用的定数有限,用尽就提早寿终啊。慈觉禅师说:“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如果能这样细想,自然可以减少口腹的欲望了。务实野夫说:“皮包骨肉并尿粪,强作娇娆诳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尘。”如果能这样细想,自然可以减少淫欲了。果真悟到这两点,活着哪里会有疾病夭折,死后哪里会有地狱畜生?就算不能免这两事,而修净土,也能脱去轮回。但是修上品的人,不可不注意这两事。

贪折前程说

有官员二人,到京城二相庙中求梦,希望问前途。当夜一人梦见有人拿账簿一本,翻开一页说:“这是和你一起来的官人的前途。”细看,是从小官升到宰相的列表,还有打勾的,官员问:“打勾是什么意思?”拿账簿的人回答说:“这位官人爱财。在世间不正当取财一项,这里就勾一项。如果赶紧改过,还可以作监司官。”那人听说后,再不敢随便取财,后来果然当了监司官。又有何仙姑在世间时,有一主簿(掌管文书)家,忽然有天书降下来,因为不认识那字画,就去见仙姑求问。仙姑摆设香案,礼拜后看天书,看完微笑。主簿说:“特来拜问,为什么笑呢?”仙姑说:“天书上说主簿受不正当的银子十两,折掉福禄五年。”这样看来,不义之财,确实可畏啊。把这个畏惧心移到净土,那善缘成熟就多了。

福慧说

人不可以不兼修福慧。种种的救人济物,常行方便,作一切善,戒一切恶,就是修福啊;知道因果,认识罪福,读佛家的书,内明性理,读儒家的书,外明世道,就是修慧啊。修福得富贵,修慧得明了。修慧不修福,虽然明了但穷困;修福不修慧,虽然富贵但愚痴。福慧若是兼修,又富贵又明了;二者都不修,又愚痴又穷困。佛因为福慧兼修,所以叫做两足尊,所谓福慧两足啊。昔日有二人一同修行,一人专修福,另一人专修慧。经过数世后,专修福的,因享受福报而作恶,堕落在大象中。因为有剩余的福报,人骑着它打仗,有战胜敌人的功劳,国王赐给它璎珞;那专修慧的,证得阿罗汉果,因为不曾修福,作为僧人乞讨食物,经常讨不到。所以偈语说:“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这福慧所以不能不兼修啊。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使慧胜过福,不要使福胜过慧。如果慧胜过福,还知道罪福而小心警戒,所以不会堕落;如果福胜过慧,就会因为享受福报而作恶,所以会堕落。《楞伽经》说:“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就是这个道理啊。有偈语说:“兼修福与慧,又复念阿弥。九品莲华里,第一更何疑。”因为斋戒明了的人修净土,必定上品上生啊。又有偈语说:“虽修福与慧,不知念阿弥。未得阿罗汉,轮回无了时。”因为在这个世界修行,证得阿罗汉果,才能脱出轮回啊。

习慈说

观世音菩萨说“万善都是从慈中生出”;老子说“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以慈为首”;儒家说“五常(仁,义,礼,智,信)首先是仁”。他们的意思都是相同的,人往往有很多的嗔怒,是因为不细想这个意思。且不说嗔怒生起伤害人和物是造业,自己就已经损气伤和了。人如果能达到慈仁的境界,才知道嗔怒不好。当他在嗔怒中,却不知自己的苦,正如走在荆棘中,奔向一大厦安居的地方啊;当他放任嗔怒的习气,就如走在荆棘中,等到养成慈仁,就如进入大厦安居了。这不是语言可以完全表达的,只是在嗔怒时修习,时间久了自有可喜之处。佛教和道教,当然要戒嗔,儒家也一样。桓魋(春秋时宋国的军事长官)要害孔子,孔子有过嗔吗?臧仓(战国时鲁国男宠)毁谤孟子,孟子有过嗔吗?韩信(汉初名将,曾被无赖少年羞辱)不报复“胯下之辱”;韩安国(汉初名臣,曾被狱吏羞辱)不怨恨“溺灰之言”。这些都是可为效法的。何况凡是对待穷人,使唤仆妾,顶撞自己的,容易生起嗔怒,尤其应当警惕。因为他也是人啊,只是因为福薄而事奉我,怎么可以放任那性情,而造恶业呢?总而言之,慈和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藏经说:“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这是慈和的原因啊。修净土的人,怎么能不把慈牢记在心呢?如果一切众生造大罪恶,也不要生起嗔恨,而污染我的清净心,知道他是因为愚痴而已,假使有智慧,必定不会如此。应当生起怜悯他愚痴的心,所以曾子(孔子学生)说:“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对罪人如果了解他们的情况,应怜悯而不幸灾乐祸)如果这样修净土,那善根很圆熟了。

为君子说

人人都可以做君子,而不肯做君子;不须做小人,而非要做小人。如果诚信恭敬,如果温和正直,如果举贤扬善,如果随缘利人,凡是这一类等等,都是君子的事啊,做到也不难,人们为什么不肯做呢?如果欺诈傲慢,如果粗暴谄媚,如果说短扬恶,如果故意害人,凡是这一类等等,都是小人的事啊,做了又有什么好处,人们为什么非要做呢?做为君子,人就喜欢,神就护佑;祸患不生,福禄可以长久,得到好处就多了。虽然有时损失,也是命里如此啊,不是因为做君子而损失的,即使不做君子也会损失了,因为命有定数啊。做为小人,人就怨恨,神就愤怒,祸患将到,福寿短促,损失就多了。虽然有时得到好处,也是命里本有啊,不是因为做小人而得到的,即使不做小人也会得到了,因为命有定数啊。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天命不能算是君子)小人不知天命。又说:“得之不得曰‘有命’。”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所谓的“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君子本应该做所以乐得做,小人不应该做所以冤枉做)。如果这样修净土,必定不在下品往生了。

为圣为佛说

我曾经认为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固然不是单一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在于“三人行必有我师”吧。恶人也成为师范,那什么不能成为师范呢?这样的见识,怎么能不成为圣人?又曾经认为释迦佛之所以能成为佛,固然不是单一的原因,但他主要的原因在于山中修行时,国王出外打猎,问他兽在哪里,如果实说就害了兽,不实说就是打妄语。沉吟没有回答,国王发怒砍去他的一臂;又问,还是沉吟没有回答,又斫去他的一臂。他就发愿说:“我作佛时,先度此人。不使天下人效彼为恶。”这样的存心,怎么能不成为佛?后来出世成佛,先度的憍陈如,就是当时砍他的国王啊。能这样修净土,当下就与各大菩萨等齐了。

阿罗汉说

佛说,阿罗汉虽然能受天人供养,而福报利人也差了。假使有人百年供养四天下的阿罗汉,不如发菩萨心,一天供养佛。因为佛从无量劫以来救度众生,无非都是得到福,而福报利人也就殊胜了。阿罗汉了脱生死,就入涅槃,独善其身,所以福报利人差了。佛又说,如果人有福,是因为曾经供养佛,也不要认为供养的福是来世的事。

近年秀州有一僧人,专念阿弥陀佛,为人祈祷治病,立即痊愈,难道能说佛的福报不利于生前吗?既然可祈祷治病,也就可以祈祷求福,只怕信心不够罢了。如果修净土期望再来化度众生,那更不是没有福,所以这点不可不知。

楞伽经说

《楞伽经》说佛法的道理渊源,能除一切妄想。这一部经有三种译本。那十卷本的太繁琐;四卷本的,虽然是达磨祖师发扬,苏东坡抄写,但译得太晦涩,难读难懂;只有七卷本的明明白白。修净土要想上品上生的人,须要读诵大乘经典,解悟第一义,所以这点不可不知。在四字号。

二天人说

《华严经》说,人的一生有二位天人跟随着人,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天人常看见人,人看不见天人。这二位天人,难道不是善恶二部童子一类的吗?人的言行举止,如果常常想到二天人在看着自己而能无愧,这样修净土,就必定上品上生。有人说:“一人尚且有二天人跟着,那天人也太多了啊。”回答:“一个月亮普现在一切水中,哪里非要多个月亮呢?”

小因果说

有修桥的人,有毁桥的人,这就是造了天堂和地狱不同的小因啊;有坐轿的人,有抬轿的人,这就是得到天堂和地狱不同的小果啊。以此类推,都可以见到了。常常这样存心修净土,上品往生,还有什么可怀疑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在线网